天天看點

孩子“怕輸”的背後,藏着什麼樣的秘密

孩子“怕輸”的背後,藏着什麼樣的秘密

1

先看看這位媽媽的留言:

“發現我家孩子,無論是遊戲還是玩鬧,不允許自己失敗,覺得自己輸了就是輸了全世界,會非常的失落,不開心,有時候還會為此發個小脾氣。

覺得自己輸了就不對,都不知道怎樣讓他正确認識失敗,認識失敗不可怕。又怕他沒了好勝心,那個度好難拿捏。”

還有媽媽說孩子不管是下棋還是玩遊戲,輸了就會哭沒完沒了。

其實這個跟孩子的逆商有關。

記得那時候小小魚三歲多的時候。

我經常帶着他還有表哥、表妹在公園玩遊戲。

有時我們就會玩一些競賽的遊戲,比如老鼠偷油或者老狼的遊戲。

因為他還小,但是玩的勁兒很大。

等他輸了幾次之後,就開始不玩了。

一個人悶悶不樂。

我們都來勸他加入,哥哥還急着說“輸了又沒事,生什麼氣嘛!”

而我在旁邊鼓勵他:“快來,等你長哥哥那麼大的時候,也能跑的很快的,别灰心,來玩吧。”

可他還是不會加入,甯願一個人在旁邊坐着。

我覺得在這方面還是要多花點心思引導才行啊!

如今再看,兩年時間過去了。

不管是玩競賽遊戲或者是下棋。

他已經不會太在乎這個輸赢,而隻是希望你能多陪他玩一會。

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轉折——讓孩子能坦然地接納輸(失敗)。

孩子“怕輸”的背後,藏着什麼樣的秘密

2

逆商的培養,父母是最好的教練,給大家分享三個建議。

為什麼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

這跟孩子從小被衆星捧月式地誇贊分不開。

你常常會看到一家人圍着孩子說你真棒啊!

可是,成長其實需要很多的養料,比如需要贊揚也需要适當的挫折。

而很多父母卻隻看到了贊揚換來的笑臉,往往忽視了挫折時需要培養的堅毅品性。

是以第一個建議是多給孩子鼓勵而不是表揚。

父母的過度表揚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心理定向,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是聰明的,不需要努力也是聰明的人啊。

而父母應該需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斯坦福大學卡洛杜威克教授在研究中指出,通過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一種允許其他可能性存在的、促進進步和問題解決的态度,孩子們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每天都能在更有挑戰性的情況下有效的解決問題。

當孩子有了這樣的思維,就不會害怕挫折。

因為他們會自我激勵,努力找到解決的辦法。

而不會是那種一見打擊就崩潰的情形。

比如有的孩子覺得自己聰明,一直考高分,老師和父母的期待也高。

一旦他考砸了,不同的思維往往造成不同的結果。

我記得有一個同學聯考複讀還是考砸了,他就選擇了自暴自棄,連普通大學也沒有去讀,後來還不僅僅是放棄讀書,也幾乎放棄了學習。

要知道,考試隻有一次,代表一時而已,可學習卻是終身的啊!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複原力更強,也就是更加堅毅。

孩子“怕輸”的背後,藏着什麼樣的秘密

3

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白這不是可恥的事。

而且通過勤奮和努力會變強。

讓孩子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

當然這裡需要父母接納孩子犯錯,而且鼓勵他去嘗試。

比如孩子受挫時,可以給他一個擁抱或者一個鼓勵的眼神。

也可以拍拍他的肩膀,給他鼓勵。

告訴孩子我能了解你的心情,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站在你的身邊支援你。

還有太多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受挫,馬上就會安慰,“爸爸媽媽覺得你是世界上最棒的。”

這樣的安慰效果奇佳,可對孩子并非是好事。

為什麼不能直接跟孩子說明呢?

比如很早以前,小小魚跟讀國小的表哥在家裡堆積木。

表哥一下子就堆好了一個城堡。

可他呢,弄了很久也沒有完成,這時就有點生氣,想去表哥那拿材料。

實際上是想拆了哥哥的。

結果兩個人就争了起來。

外婆發現了,就安慰小小魚:“外婆覺得你是最棒的,不哭臉啊!看看你拼的城堡,比哥哥的還要好”

“不是的”他哭着說。

外婆的安慰是好意,可并沒有給他帶來真正想要的答案。

我過去坐在他們身邊,首先問哥哥。“你今年幾歲啦?”

哥哥有點奇怪,還是回答了我。

我又問小小魚,當然他還在生氣,不說話。

我跟他說:“你看哥哥已經8歲了,而你才四歲不到,哥哥是你的兩倍大呢!”

這時他開始聽了。

“也就是說,哥哥比你多玩了4年積木,也一定練習的更多,我想哥哥在你這個年齡也跟你差不多吧!“

這時平靜了很多。

“爸爸知道你現在玩積木肯定不如哥哥,但我相信你經過不斷地練習,再長大一點,一定能趕上哥哥的,到時你們再一起比比看,好不好。“

“好!“

“那我們今天繼續練習,就不要生氣啦!一起擺個什麼呢”

接下來就是開心地玩耍時光了。

我們以為把真相說出來會傷害孩子。

其實不然。

因為孩子不會覺得被羞辱或者否認。

因為他們的年齡大小、經驗多少都是事實。

而且他遇到的挫折,隻是因為這些客觀原因,還跟練習不夠有關。

可幸運的是這些都把握在我自己手中。

能給孩帶來改變的信心。

孩子“怕輸”的背後,藏着什麼樣的秘密

4

父母要試着接納孩子的汗水和吃苦的樣子, 有塑造孩子的”心理韌性”。

有很多的父母是舍不得孩子吃苦的。

是以從小就想着給孩子掃除一切障礙。

比如小小魚每周有一節足球課。

有一次因為刮大風,就有幾位媽媽跟教練說,能不能讓孩子們到室内練習,因為這風太大了。

結果教練聽從了建議,真的把孩子們帶到了多功能廳練習。

當時我心裡非常納悶。

本來就是為了讓小小魚接受一點磨練才報了這個班。

結果還是被這些好心的媽媽給保護了起來。

這到底好還是不好呢?

皮克斯有一部非常精彩的卡通片《鹬》,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孩子“怕輸”的背後,藏着什麼樣的秘密

在這裡面,小派珀的媽媽就算是面對風浪,也敢于放手,願意信任孩子,并且默默陪伴,小派珀能經曆風浪,迎接和享受美好的海洋世界。

這裡面的智慧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思考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家裡,我常跟兒子說的幾句話也分享給大家。

“犯錯沒有關系,不做才有關系呢!”

“沒關系,你想想還有什麼辦法能做到麼?”

“一次不行再來一次,我相信你總是會搞定的!”

培養孩子的逆商,始于父母的接納和孩子的自我接納。

因為這代表着我尊重你并且愛你。

你會發現,孩子沒那麼怕輸了。

看了這篇文章

你有什麼收獲或者看法嗎?

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