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12月16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三次全國心血管年會暨第十二屆海峽心血管病高峰論壇在廈門召開,衆多全國心血管專家及相關專業人士代表參會,共同探讨中國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及最新的科研進展與成果。同時,時值深冬季節,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高,借此年會契機,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于16日開展了大型心血管健康咨詢活動,數十位心血管領域權威與會專家參加了此次活動,為百餘位患者科普心血管疾病知識,解答疑難問題,提供科學、專業的防治指導,幫助他們合理使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實作長期規範治療,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數十位全國心血管專家共同進行心血管健康咨詢活動現場)
心血管領域專家疑難解惑,呼籲重視心血管疾病全程管理
近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持續上升,據推算患病人數高達3.3億。同時,作為高血壓大國,我國的高血壓患病情況也不容樂觀,約有2.45億成人患有高血壓,以家庭為機關,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是引發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甚至死亡的常見高危因素之一,不僅會帶來頭痛、頭暈、耳鳴等症狀,更嚴重的是對心、腦、腎以及全身血管的損害,進而增加發生心腦血管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
此外,每當冬季到來,氣溫驟降,高血壓的反複尤為明顯。因為早晚溫差大,一冷一熱的溫度變化容易導緻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大,增加早晨腦出血或夜間腦缺血等發生風險。年會舉辦正值冬季,衆多心血管領域專家齊聚廈心醫院為百餘位患者進行健康咨詢,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教授戴翠蓮表示:“冬季是高血壓高發季節,血壓忽高忽低,控制難度大。加之有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會合并多種慢病,在冬季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對血壓值也有一定的影響。為應對冬季患者血壓的波動和高血壓疾病管理的挑戰,提醒患者千萬不要擅自調整藥物或者自行停藥,同時在降壓的基礎上,更要注重疾病對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傷。做到降壓、保護并重,進行心血管疾病前期高危因素高血壓到心血管疾病終末端心衰的全程疾病管理。同時,患者也可以合理使用智能化的疾病管理平台,進行居家心血管疾病管理。”
戴翠蓮還補充到:“在創新藥物方面,随着國家醫保目錄的動态調整,高血壓患者能快速的在醫保報帳範圍内用到國際先進的治療藥物。就在12月初,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布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1年)》,作為目前唯一能夠全程覆寫高血壓到心衰的創新藥物沙庫巴曲缬沙坦也在其中,它在降壓的同時能對心髒、腎髒和血管等器官起到保護作用,進而多途徑阻斷心血管事件鍊。”
創新技術平台智能管理慢病,“護心小愛”守護患者健康
在本次健康咨詢活動中,為幫助慢病患者更好地進行居家疾病管理,衆多專家建議患者可以運用創新型的智能化疾病管理平台來進行便捷地長期管理。針對心血管疾病全線管理的人工智能疾病管理平台——“護心小愛”,依托微信小程式為載體,以日常名額監測、健康狀況評估、個性化資訊等為核心功能,幫助心血管疾病患者實作更貼心、便捷的疾病自我管理,減少反複入院造成的沉重負擔。
戴翠蓮介紹:“‘護心小愛’的核心價值在于優化醫院的傳統醫療模式、幫助醫生及時掌握患者病情,協助院外患者管理疾病全程,滿足每個家庭的健康需求。随着技術手段的不斷革新,我們醫生希望廣大患者可以改變治療理念,更友善地、更主動地去進行自身疾病管理,也可以通過更便捷、多管道的模式享受到專業的治療和疾病科普,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發揮數字化的力量,打通醫院管理和居家管理的屏障,切實惠及更廣發的患者群體,幫助他們全程管理心血管健康、改善預後。”
作為全國首個心衰院外慢病管理項目的智能化管理平台“護心小愛”自2020年7月正式上線,幫助心衰患者實作院外病情自我管理,提升疾病認知與管理意識。2021年,“護心小愛”全面更新,将管理領域從心衰擴充到心血管全線,為廣大心血管患者提供個性化病情管理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加強心血管健康教育,促進數字化慢病管理長足發展。目前已惠及超過20萬名心血管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