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泡馍是西府一帶的名小吃,最早起源于西府鳳翔。關于豆花泡馍的曆史有一種說法是,蘇轼當年在鳳翔任知府期間,嘗完豆花泡馍後,身為美食家、大文豪的他,連連贊歎,将其美喻為“金玉瓊漿”。“金”指金黃的馍片,“玉”指的是嫩白的豆花,“瓊漿”是對鮮香純白豆漿的美譽。

鳳翔的豆花泡馍,可以是說是曆史悠久的!吃起來更是鹹辣鮮香,味道醇厚!因其原湯、原汁,富含植物蛋白,近年來更是風靡寶雞周邊一帶,深受大家的喜愛!
鳳翔的人們,把豆花泡馍也叫做“湯豆花”。他們對于豆花泡馍更是講究,豆花必須是“老豆花”、豆漿要濃要稠、馍必須是上過杠子的硬面鍋盔、油潑辣椒要香!
我是自小就喜歡吃豆花泡馍的。那時候人們隻有在冬天才吃它。打記事起,每到冬季,早早的村裡就有兩三家人,或在村部門前,或在供銷社門前,或者就直接在自家門前支起爐竈來買豆花泡馍!每當黎明,走到村子裡面,遠遠的看見那微弱的燈火,或者聞到那飄蕩在村子上空的豆花泡馍的香氣,就足以讓你欲罷不能,垂涎三尺!
八十年代初,村裡的人們還不富裕!雖然有人賣,但在農村吃的人并不是很多,他們主要針對清早起來要外出辦事和打零工的男性中青年。絕對不會有婦女們端個大老碗,蹲在牆根下,跟着一幫老爺們吃豆花泡馍!
記得還在上國小的時候,父親有時大清早起來要外出辦事,有時候他會叫上我一起去吃豆花泡馍。為了省錢,母親要麼提前會烙好鍋盔,清早起來給我們帶上幾塊,如果沒有鍋盔,要麼就帶幾個饅頭或者玉米面粑粑馍馍!
那個時候的人們普遍缺油水,是以飯量都很大!大多帶的馍很多,頭一遍做好,光馍馍就滿滿一大老碗。這時老闆會說,你先吃,等會給你添湯。有的人光喝湯就要添兩三次![呲牙][呲牙][呲牙]
上國中後由于中學離家遠,需要住校。每到冬天,偶爾也回去校門口開一兩次小竈,過過瘾!
外出上學和工作後,豆花泡馍常常成了我思念家鄉理由,讓我無法拒絕!每逢回家,都是會去吃那渴望已久的豆花泡馍!
現在豆花泡馍店到處都有,一年四季都在賣,可是仍感到隻有家鄉的那碗泡馍才真的夠味。一碗豆花泡馍,牽挂着無數在外遊子們,對家鄉深深地眷戀和對親人深深地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