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超神探”賈立群:為了信任,是以堅守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代小佩

68歲,賈立群依舊堅守在臨床一線。在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每天慕名找賈立群給孩子做B超的家長很多。賈立群說:“我不能對不起這些家長的信任。我不退休,他們找我做檢查時就能找到我。”

賈立群身高大約1.75米,身形消瘦,說話慢,禮貌而周到。見面前一天,他帶領的超聲團隊獲得2021年度“敬佑生命·榮耀醫者”金牌團隊榮譽。這位樸素的醫者是中國兒科超聲拓荒者,曾獲得“全國優秀共産黨員”“時代楷模”等榮譽稱号。

治病救人,賈立群始終追求踏實、圓滿。

給出靠譜診斷他心裡才踏實

20世紀80年代,北京兒童醫院在全國率先成立兒科超聲室,賈立群因工作出色被派去“挑大梁”。當時,賈立群在放射科幹了11年,診斷靠譜、口碑好。而他連超聲診斷儀都沒見過,怎麼開展工作?但賈立群就是這樣的人,不管去哪個崗位都毫無怨言還努力幹好。

随後,他被派到301醫院學習超聲,在那裡第一次見到超聲診斷儀。賈立群反複摸索超聲診斷儀的圖像調節,結合兒科疾病譜,看書、查資料,摸索兒科超聲檢查方法。

後來人們發現,把超聲高頻探頭應用于兒童腹部,得到的圖像更清晰、細膩,能反映細微病變,兒科臨床醫生對超聲檢查的依賴也越來越強。兒科被戲稱為“啞科”,因為孩子尤其是嬰幼兒不會表達,不舒服時就哭鬧。孩子一哭,腸道裡的氣體就變多。這些氣體像大霧,幹擾超聲圖像導緻看不清甚至看不見病變,容易造成漏診、誤診。

每次給患兒做B超檢查,賈立群都極其仔細,想方設法提高診斷準确率。“對我來說,如果看100個病人,誤診一個患兒隻是其中的1%,但對一個家庭來說,每一個孩子都是100%。”

有一次,賈立群給孩子做完超聲檢查後,孩子就被送進手術室。賈立群也跟去,在手術室觀察,直到半夜兩點多。“我一是去學習,再一個就是惦記病人。我想第一時間親眼看看,超聲診斷的到底對不對。看到臨床結果和我的診斷一緻,心裡才踏實。”

不斷琢磨和積累經驗,賈立群很快成為兒科超聲專家,開拓了中國兒童超聲領域,成為家長心中的“B超神探”。

2008年2月,賈立群連續查出幾十例“腎結石”患兒,他和臨床醫生敏銳發現,這些孩子均有三鹿奶粉喂養史,于是向上級報告。同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轟動全國。賈立群憑借對這類患兒超聲檢查經驗,和臨床專家一起迅速制定出診斷“毒奶粉腎結石”的“金标準”。

三十年不吃午飯 隻為孩子早點吃上飯

科室的人都知道,賈立群從不吃午飯。這一習慣與30年前的一次誤會有關。

一天下午4點多,賈立群在診室餓出虛汗,趕緊泡了一包友善面。剛吃幾口,一個家長沖進診室,“逮住”賈立群“躲”在簾子後吃泡面,頓時大聲嚷嚷起來:我孩子都在這餓着等做檢查,你當醫生的,怎麼能在這吃東西?賈立群沒有争辯,把友善面往旁邊一擱,說:“讓孩子進來,我給做。”

實際上,那天早上和中午賈立群都沒顧上吃飯,連着工作了快10個小時。“但家長不了解,還訓了我一頓,我當時特别委屈。”賈立群回憶,“愧疚也有,孩子還餓着,我做的也不是很圓滿。是以我當時什麼也沒解釋。”

從那以後,賈立群不再吃午飯。“做腹部超聲前孩子必須空腹,我不吃,他們就能早點吃上。”賈立群說,“但我不鼓勵科室年輕人也這樣,畢竟不是好習慣。”

賈立群曾承諾,24小時服務、随叫随到。幾十年來,他就一直住在醫院附近面積44平方米的房子裡,走路到科室隻要幾分鐘。

多年來,總有家長想給賈立群送紅包,賈立群從不收。有一次,一位家長硬往他兜裡塞錢,推來擋去把賈立群白大褂的兜撕壞了。後來,賈立群幹脆把兜口縫死,“縫兜大夫”的綽号由此傳開。

帶着病因不明的孩子,家長們風塵仆仆從各地來到北京,找到賈立群,一撥又一撥。賈立群從不辜負他們。他說:“人家信任你才慕名而來,我不想拒絕他們,總想滿足他們的願望,這樣比較圓滿是不是?我現在身體可以,隻要醫院允許,我就一直幹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