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文淵說史
編輯|文淵說史
有這樣一場戰役,讓毛主席連連稱快,讓美國總統顔面盡失,把美國最厲害的軍隊打得抱頭鼠竄。
1950年11月1日,剛在北韓戰場上取得開門紅的中國志願軍第39軍,在彭老總的訓示下向雲山發起進攻。
和雲山的守敵交手之後,志願軍戰士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情報顯示,這裡的守軍應該是南北韓軍第一師。
但是不管從敵人的武器裝備還是敵人的樣貌來看,都和情報裡的内容大相徑庭。很明顯,這裡的守軍肯定不是原本的南北韓第一師。
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志願軍戰士顧不上情報的偏差,依舊沖鋒在第一線,和雲山的守敵打得難舍難分。
前幾天剛剛輕取南北韓軍隊的39軍,面對雲山的守敵卻打得異常艱難,眼看戰場上的局勢就要陷入僵局。
39軍的軍長吳信泉十厘清楚,這場戰役打得時間越長就對志願軍越不利,因為志願軍在北韓戰場上沒有根基所在,耗時間我們根本耗不起。
為了盡快解決雲山的守敵,吳信泉下令讓4個突擊營兵分三路向雲山發起猛攻。
很快,這種戰術就有了成效。11月1日晚上11點30分,347團第2營的戰士沖破了守軍的防守,成功殺入雲山城内。
随後,志願軍在雲山城内和守軍展開巷戰。志願軍作戰勇猛,在雲山城内将守軍打得落荒而逃,戰場上的局勢也是以逆轉。
在吳信泉的指揮下,39軍所向披靡,很快将雲山守敵盡數殲滅。11月3日,在雲山激戰了三天的39軍成功占領雲山,同時标志着雲山戰役的結束。
戰役結束之後,戰士們才知曉雲山守敵的身份——美國第一騎兵師。
這支軍隊在遇見我國志願軍之前,被美軍稱之為“常勝師”。
根據美國人的“自吹自擂”,這支美國第一騎兵師從1921年成立以來,連續160年沒有在正面戰場上吃過敗仗。
因為其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優良的戰術素養,很多美國軍人都以進入美國第一騎兵師為傲。
那麼,為什麼在美國人眼中無堅不摧的王牌軍隊,為什麼在39軍面前這麼快就土崩瓦解了呢?
其實并不是這支美國軍隊名不副實,而是39軍太猛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北韓戰場上的39軍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
紅25軍在紅軍長征時,是第一個到達陝北根據地的隊伍,是長征路上的開路先鋒。并且在平型關戰役中貢獻了極大的力量,為平型關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9軍作為抗美援朝的急先鋒,肯定是我軍精銳。剛到北韓戰場的39軍迅速熟悉了環境,沒有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雖然武器裝備不像美軍那麼優良,但是在和美國第一騎兵師的對抗中,39軍明顯處于上風,并且全殲了美騎第一師的一個團。
對美國騎兵第一師來講,這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對于39軍和全體志願軍來講,雲山戰役的勝利是一個好的開端,就像彭老總說的一樣,美國軍隊也沒什麼可怕的。
當美國第一騎兵師戰敗的消息傳回美國國内時,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被這個消息驚呆了。
他怎麼也沒想到,這支“開國元勳師”的連勝紀錄會被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給終結,這個消息對杜魯門來講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志願軍第一次進入北韓就啃掉了美軍最硬的一塊骨頭,接下來的仗怎麼打?這個問題不僅困擾着杜魯門,同時也困擾着當時的遠東美軍司令麥克阿瑟。
要知道,麥克阿瑟最信任的軍隊就是美國騎兵第一師,而且這支軍隊是在北韓戰争剛剛爆發時就集結完畢,是美軍第一支登上北韓半島的軍隊。
麥克阿瑟對這支軍隊寄予厚望,希望這支“常勝師”能給李承晚帶去好運,将北韓戰場上的局勢扭轉過來,但現實好像并非如此,被吹得天花亂墜的美國騎兵第一師好像并非傳說中的“天下無敵”。
1950年7月9日,北韓戰争爆發之後不久,原本駐紮在日本的美國騎兵第一師的第七騎兵團第一營就作為先遣隊登陸了南韓。7月下旬,師長蓋伊帶領大部隊陸續登陸了南韓。
至此,美國騎兵第一師全部到齊,正式進入北韓戰場。
而在之前的大田戰役中,美騎第一師中有近千人被抽調到了二十四師和二十五師中,是以美騎第一師應該是最早接觸到北韓人民軍的。
而美國軍隊在和北韓人民軍的交鋒中并未展現出異于南北韓軍隊的作戰能力,大田戰役最終以美軍的慘敗而告終。
大田戰役之後,北韓人民軍所向披靡,乘勝追擊繼續向南推進。
為了阻止北韓人民軍的推進,美騎第一師麾下的第八騎兵團在永同和北韓人民軍展開了正面對決,這個第八騎兵團就是在雲山戰役中被39軍全殲的那個團。
剛開始,第八騎兵團并沒有将北韓人民軍放在眼裡,畢竟作為一個老牌強軍,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軍事底蘊都要比泥腿子出身的北韓人民軍強得多。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還是超出了美軍的預料,仗着武器裝備的優勢,美軍在前期獲得了一部分優勢,接着自大的美軍就陷入了劣勢。
他們引以為傲的武器裝備在北韓人民軍面前毫無威脅可言,雙方在永同的對抗最終以美軍的慘敗而告終。
北韓人民軍除了收獲勝利之外,還得到了很多美軍撤退時沒來得及銷毀的武器裝備。
得到美軍武器裝備的北韓人民軍,很快就掌握美軍武器的使用方法,并且在之後的對抗中讓美軍嘗了嘗自家武器的滋味。
得到美式裝備的北韓人民軍如虎添翼,在戰場上将号稱美軍精銳的美騎第一師打得四散奔逃。
根據統計,美騎第一師在進入北韓戰場之後的十天時間内損失了将近1000人,除了在正面戰場死傷的戰士之外,還有近500人因為不熟悉北韓半島的地形而失蹤。
時間來到八月,失利的美騎第一師且戰且退,最終來到了洛東江東岸布防。
他們的任務就是在這裡建構工事,防止北韓人民軍進一步向南方推進。除了建構工事,美軍還将能夠通過洛東江的所有橋梁全部摧毀,但這樣并不能阻止北韓人民軍的推進。
因為北韓半島的地形原因,美軍構築工事的速度極慢。顯然,這樣的布防速度是無法在北韓人民軍到達這裡前完成布防任務的。
為了補充美騎第一師損失的武器裝備和兵力,從美美國内調派來的第70重坦克營成為了美騎第一師的新生力量。但一個坦克營的加入并不能改變美騎第一師的頹勢,在麥克阿瑟的指揮下,陸續有三個坦克連隊加入了美騎第一師。
除此之外,北韓戰場上美軍的接連失利也引起了杜魯門的注意,如果不能迅速改變現狀,美軍折戟北韓半島的事情就會傳到世界各國耳中,讓美國淪為笑柄。
杜魯門緻電麥克阿瑟,讓他從全世界範圍内的戰場和美軍基地中抽調士兵前往北韓戰場,務必要在短時間内改變現有的情況。
收到指令的麥克阿瑟随即開始調兵遣将,美騎第一軍也是以得到了7個營的額外兵力。
由此可見,麥克阿瑟真的在美騎第一師上傾注了所有心血,但接下來的事實會告訴他,投入得越多損失就會越大。
麥克阿瑟認為這樣依舊不能保證美軍能扭轉局勢,為了增加勝利的籌碼,美軍開始在南韓本土招兵入伍。不得不說,美騎第一師的名聲還是很響亮的,短短的十天時間裡,就有8300北韓人成為了美騎第一師的新兵。
但是缺乏訓練并且語言不通,這些新兵并不能成為戰場上的有生力量,是以這些新兵就成為了美國大兵的苦力,挖戰壕等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被安排給了他們。
至此,美騎第一師經過武器裝備的更新和人員的增加再次成為了美軍王牌。
可這個煥然一新的美軍王牌并沒有在戰場上發揮什麼關鍵性的作用,美軍依舊在北韓戰場上節節敗退。
在麥克阿瑟制訂“仁川登陸”計劃之前,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甚至馬上都要被北韓人民軍趕出北韓半島了。
在人民軍占領北韓半島百分之90的土地之後,麥克阿瑟于9月15日發動了“仁川登陸”,
一時之間,7萬名聯合國軍攜帶先進的武器裝備,像一把尖刀一樣插入了北韓半島腰部,将前線的北韓人民軍全部包圍,随後慢慢蠶食。
就這樣,聯合國軍才在北韓戰場上占得先機。
随後的事情就是開頭發生的雲山戰役,自大的美騎第一師根本沒有見識過中國軍隊的厲害,被39軍狠狠教訓了一頓,美騎第八團被成建制的殲滅,成為了美騎第一師的恥辱,随後番号被清除。
雲山戰役的勝利讓志願軍士氣大振,号稱天下第一的美國軍隊原來也就這樣。毛主席在得知雲山戰役的結果之後十分高興,誇獎彭老總帶兵打仗的本事名不虛傳。
雲山戰役的勝利讓志願軍知道了美軍的真實實力,為抗美援朝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