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個冷知識告訴你,鼎盛時期的美國到底有多富強!

美國從一個殖民地小國,搖身一變成了20世紀的全球霸主,靠的是啥?是工廠裡機器的轟鳴,鐵路上火車的汽笛,還是好萊塢片場裡的燈光?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美國迎來了它的巅峰時刻,經濟、技術、文化全面開花。

要說美國鼎盛時期的牛人,約翰·D·洛克菲勒絕對是繞不過去的名字。這位1839年出生在紐約州的家夥,年輕時就在克利夫蘭一家商行當簿記員,賬本算得比誰都精細。1863年,石油熱潮席卷美國,他瞅準機會,投錢建了煉油廠。

1870年,标準石油公司成立,洛克菲勒開始大展拳腳。他跟鐵路公司談生意,壓低運費,把競争對手擠得喘不過氣。1882年,他的公司搞了個信托,控制了全美90%的石油市場,個人财富一度占美國GDP的1.6%。

他不是光靠狠,煉油技術優化、管道運輸革新,都是他推出來的,煤油價格大降,普通人家晚上也能點燈了。可壟斷也讓他背上罵名,1911年,标準石油被最高法院勒令拆分。他晚年轉做慈善,捐了5億多美元,建學校、醫院,影響力延續至今。

亨利·福特,1863年出生在密歇根的農場。小時候他就喜歡擺弄機械,拆了老爹的懷表又裝回去,鄰居都說他腦子靈。1896年,他在底特律的小棚屋裡鼓搗出第一輛四輪車,1903年創立福特汽車公司。

1913年,他把流水線生産帶進高地公園工廠,T型車的組裝時間從12小時砍到90分鐘,價格跌到300美元。福特還幹了件大事,1914年把勞工日薪提到5美元,遠超行業水準,工廠門口擠滿了求職者。

他的流水線模式後來傳遍全球,徹底改變了制造業。可福特也有黑點,反猶言論和固執性格讓他晚年名聲下滑,公司差點被拖垮。

安德魯·卡内基,1835年出生在蘇格蘭,家裡靠織布為生,窮得揭不開鍋。1848年,13歲的他随家人移民到匹茲堡。他從電報員幹起,後來混進鐵路公司,攢了第一桶金。1870年代,他把錢砸進鋼鐵業,建廠用貝塞麥煉鋼法,産量暴增,鋼軌、橋梁材料源源不斷,鋪滿了美國西部的鐵路網。

到1900年,他的卡内基鋼鐵公司産值占美國鋼鐵業的30%。可他手段硬,壓低勞工薪資,1892年霍姆斯特德罷工,勞工跟雇來的平克頓偵探幹起來,死了十幾個人,卡内基雖在國外,也逃不了輿論的炮轟。

1901年,他以4.8億美元賣掉公司,退下來搞慈善,建了2500多座圖書館,捐了90%的财富。

這三位,洛克菲勒、福特、卡内基,各自在石油、汽車、鋼鐵領域翻江倒海。洛克菲勒讓石油成了國民經濟命脈,福特把汽車開進千家萬戶,卡内基的鋼鐵撐起了鐵路和摩天大樓。正是這些人的推動,美國從農業國躍升為工業巨頭,迎來了鼎盛時期的輝煌。

美國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經濟和技術像開挂一樣,甩開老牌歐洲國家,站上世界頂峰。下面這15個冷知識,帶你看看那個時代的美國,到底有多硬核。

黃金儲備稱霸全球:1920年,美國握有全球40%的黃金儲備。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金庫裡,金條堆得像小山,成了美元霸權的底氣。國際貿易結算全靠美元,華爾街的銀行家們開始主導全球金融。

鐵路網四通八達:1900年,美國鐵路總裡程突破19萬英裡,占全球一半。鐵軌從東海岸鋪到西海岸,火車載着煤炭、糧食、移民,把整個國家連成一張大網,貨物運輸時間從幾個月縮到幾天。

電燈照亮全國:到1930年,80%的美國家庭通了電。愛迪生的電燈泡工廠開足馬力,電線杆子遍布城市鄉村,夜晚的芝加哥街頭亮如白晝,商店櫥窗的燈光吸引了無數路人。

汽車遍地跑:1929年,美國平均每5人就有一輛車。福特的T型車賣到300美元,底特律的街道上車流如織,加油站的油泵從早忙到晚,汽車成了中産階級的标配。

摩天大樓拔地而起:1931年,帝國大廈完工,443米的高度重新整理紀錄。紐約的天際線徹底變了樣,鋼筋水泥的巨人成了美國工業實力的象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好萊塢席卷全球:1920年代,好萊塢年産800部電影,占全球市場的80%。從默片到有聲電影,查理·卓别林的喜劇和瑪麗·皮克福德的愛情片,讓全世界觀衆買票進影院。

收音機走進客廳:1930年,40%的美國家庭有收音機。羅斯福的“爐邊談話”通過電波傳到全國,家家戶戶圍着木殼收音機,了解國家大事,廣播廣告也開始推銷肥皂和可樂。

航空業騰飛:1927年,林白獨飛大西洋,震動世界。泛美航空的飛機開始載客,機場跑道上螺旋槳嗡嗡作響,飛行時間從紐約到洛杉矶縮短到20小時,航空旅行成了新潮流。

農業機械化全球第一:1930年代,拖拉機和收割機讓美國農業效率翻倍。堪薩斯州的麥田裡,機械代替了鐮刀,糧食産量暴增,供養了國内還出口到歐洲。

華爾街交易火爆:1920年代,紐約證券交易所日交易量高達500萬股。股票經紀人忙得滿頭大汗,電報機吐出長長的報價單,資本的狂熱推高了工業投資。

教育普及率頂尖:1940年,90%的美國小孩上學。義務教育讓鄉村學校遍地開花,課本從算術到曆史一應俱全,知識成了社會流動的敲門磚。

家電改變生活:1930年代,冰箱、洗衣機走進普通家庭。主婦們不用再跑市場買當天食材,洗衣機解放了雙手,家務時間減少,生活品質蹭蹭上漲。

軍工實力無人能敵:二戰期間,美國一年造10萬輛坦克、30萬架飛機。洛杉矶的工廠裡,流水線24小時不停,女工們焊坦克履帶,飛機機翼從廠房運到港口,支援盟軍。

科研投入領先:1940年代,美國科研經費占GDP的1%。曼哈頓計劃聚集了頂尖科學家,洛斯阿拉莫斯的實驗室裡,核技術突破,開啟了原子能時代。

文化輸出無敵:從爵士樂到可口可樂,美國文化席卷全球。哈萊姆區的爵士樂手吹響薩克斯,節奏傳到歐洲;可樂的玻璃瓶裝滿氣泡,賣到全世界。

巅峰時期的美國,看似無敵,實則暗藏危機。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股市崩盤,交易大廳亂成一鍋粥,經紀人撕毀報價單,投資者血本無歸。10月29日,道瓊斯指數從305點跌到230點,銀行擠兌潮席卷全國,儲戶排長隊取錢,銀行玻璃窗被砸碎。

大蕭條來了,失業率飙到25%,匹茲堡的鋼廠停工,勞工領救濟面包,田納西的農民燒玉米取暖,谷倉堆滿賣不出的糧食。國際貿易縮水一半,碼頭空蕩蕩,貨輪生鏽。

1933年,羅斯福上台,推出新政。他簽下《緊急銀行法》,3月13日起,銀行經審查陸續開門,櫃員清點鈔票,儲戶的長隊散去。新政還推行公共工程,田納西河谷的水壩工地熱火朝天,混凝土攪拌機日夜運轉。

社會保障體系起步,紐約的救濟站發支票,窮人家的孩子有了熱飯。經濟從1935年開始回暖,國民生產毛額從742億美元漲到1939年的2049億美元,失業人數降到800萬。

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全力參戰。加州船廠造戰艦,底特律汽車廠改産坦克,流水線零件叮當響。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定下美元為世界貨币,會議室裡各國代表簽字,鋼筆沙沙作響。

戰後,馬歇爾計劃投130億美元,貨輪裝滿糧食和機器,駛向歐洲廢墟。北約成立,華盛頓的辦公室裡,将軍們攤開地圖,規劃冷戰布局。

可麻煩也沒少。種族隔離引發抗議,1960年代,蒙哥馬利街頭示威者舉标牌,警棍揮下,路面留血迹。越戰撕裂社會,華盛頓集會上,學生燒征兵卡,煙霧彌漫。冷戰軍費暴增,洛克希德公司造戰鬥機,預算擠占了福利項目,貧富差距拉大。

美國的鼎盛時期,像一部熱血大片,你是不是也被這些冷知識驚到了?洛克菲勒的石油,福特的汽車,卡内基的鋼鐵,哪個最讓你佩服?快來留言說說你的想法,或者抛出更多關于美國黃金時代的問題,咱們一起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