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馮玉祥西北軍五虎十三太保,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結局如何?

文/王國棟

很久以前,小編就寫過關于馮玉祥西北軍十三太保的文章,有很多曆史愛好者提問:馮玉祥西北軍有五虎十三太保之說,這些稱号是怎麼來的?依據是什麼?小編根據自己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話題。

根據馮玉祥将軍的傳記和西北軍部分将領的回憶,這個所謂的西北軍"五虎十三太保"是這麼來的。1916年初,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因為與護國軍交戰有功,得到了袁世凱的青睐,隊伍随之擴張為五個團。馮玉祥意氣風發,将手下的五位團長稱為"五虎",将手下的十三名親信營長稱為"十三太保",這就是所謂的西北軍五虎十三太保的由來。這十八名馮玉祥的親信也發展成為西北軍的核心成員,其地位比後來加入西北軍的楊虎城、吉鴻昌、孫殿英、馬鴻逵、龐炳勳等人高多了。

西北軍五虎分别是:張之江、李鳴鐘、宋哲元、鹿鐘麟、劉郁芬;

西北軍十三太保分别是: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複榘、石友三、張維玺、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鋒(注:西北軍十三太保内沒有張自忠和趙登禹)

1929年,參加了北伐的馮玉祥西北軍達到了軍事和政治影響力的頂峰。彼時西北軍麾下有近40萬正規軍,占據了甘肅、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成為當時的五巨頭之一(北伐勝利後國民政府五巨頭:蔣介石、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閻錫山)。

馮玉祥西北軍五虎十三太保,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結局如何?

1930年,因為不滿意國民政府的軍隊改編政策,地方勢力派聯合起來與蔣介石的中央軍對抗,中原大戰爆發。西北軍五虎十三太保在軍閥混戰中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結局也各不相同。

先來看五虎的歸宿結局:

張之江(1882-1966):字紫珉,号子茳,别号天行,教名保羅,河北鹽山人。張之江在1926年的南口大戰後因為中風退出了軍界。後以開國術館為生,成為中國國術(國術)主要倡導人和創始者。解放後在天津生活,1966年病逝,享年84歲。

李鳴鐘(1887-1949):字曉東,河南沈丘官會鎮人(今屬項城)。李鳴鐘反對馮玉祥打内戰,1930年中原大戰前夕辭職退出軍界,回老家河南閑居。後緻力于地方的經濟教育建設事業,在當地頗有口碑。新中國成立後留在上海,不久因病去世。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軒,城關鎮趙洪都村人。中原大戰時任西北軍29軍軍長。馮玉祥戰敗後,其部隊被張學良收編,駐守華北;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擔任新組建的第一集團軍總司令;1940年在四川因病去世。

鹿鐘麟(1884-1966):字瑞伯,北鹿莊人。中原大戰失敗後通電下野;抗戰時期任第三戰區參謀長、河北省主席等職。解放後參加天津人民政府街道居民工作,被聘任為國防委員會委員,1966年病逝于天津,享年82歲。

劉郁芬(1886-1943):字蘭江,河北清苑人。中原大戰失敗後率領陝西、甘肅兩省政府職員投靠馬步芳、馬鴻逵;抗戰中投降汪精衛政權任僞開封主任、僞總參謀長等職;1943年病死于北平。

馮玉祥西北軍五虎十三太保,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結局如何?

西北軍十三太保的歸宿結局:

孫良誠(1893-1951):字良臣,天津靜海人。中原大戰馮玉祥失敗後投靠蔣介石;抗日戰争前期曾擔任河北省政府委員兼冀察戰區遊擊指揮官、魯西行署主任、第39集團軍副總司令等職;1942年率部投降日軍,成為漢奸。任汪僞政府第2方面軍總司令、僞開封公署主任等職;1949年在上海被捕,1951年病逝于蘇州監獄。

孫連仲(1893-1990):字仿魯,河北雄縣人。中原大戰失敗後投靠蔣介石;抗日戰争時期擔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等職,為中國的抗戰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1949年跟随蔣介石逃往台灣,晚年以開餐館謀生;1990年在台北去世,享年97歲。

佟麟閣(1892-1937):字捷三,人。中原大戰失敗後跟随宋哲元投靠張學良;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在北平南苑戰死,時任第29軍副軍長,國民政府追贈上将,入祭忠烈祠。

劉汝明(1895-1975):字子亮,人。中原大戰失敗後跟随宋哲元投靠張學良;抗戰時期擔任第68軍軍長,為中國抗戰事業做出巨大貢獻;解放戰争時期擔任第四綏靖區司令官、第八兵團司令等職,與人民解放軍交戰;1949年底逃亡台灣;1975年在台灣病逝,享年80歲。

韓複榘(1891-1938):字向方,(今河北省)人。中原大戰時投靠蔣介石;抗日戰争初期出任山東省主席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因為消極避戰,1938年被蔣介石槍斃。

馮玉祥西北軍五虎十三太保,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結局如何?

石友三(1891-1940):字漢章,吉林省九台市卡倫人。中原大戰交戰期間投靠蔣介石;抗日戰争初期出任第39集團軍總司令、主席等職,為抗戰事業做出一定貢獻;1940年4月投靠日本人當漢奸,同年12月被其老部下高樹勳活埋于黃河邊。

張維玺(1889-1944):字楚玉,河北省館陶縣人。中原大戰失敗後其所部解散,回鄉閑居;抗日戰争時期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上将參議;1943年因為家人被日本人扣押,張維玺受到孫良誠欺騙前往敵占區營救家人,日本人強行任命其擔任僞職,張維玺堅決不從。1944年病逝于泰州,終年55歲。

過之綱(1890年—1957年):安徽蒙城人。中原大戰失敗後投奔宋哲元的第29軍;抗日戰争初期在韓複榘手下任職進階參議,韓複榘被國民政府槍斃後,遷往天津閑居;新中國成立後在北京居住生活,1957年去世,享年67歲。

聞承烈(1889—1976):山東威海人。中原大戰時跟随韓複榘投靠蔣介石,任山東省濟南市市長;1936年因病辭職;抗日戰争時期擔任第六戰區兵站部中将總監;解放戰争時期投入人民政府懷抱,長期任職中央文史館;1976年病逝,享年88歲。

馮玉祥西北軍五虎十三太保,到底是怎麼劃分的?結局如何?

程希賢(1893—1948):河北省景縣龍華人。中原大戰時跟随韓複榘投靠蔣介石;抗日戰争時期投靠日本人,成為漢奸,1948年病逝。

葛金章(1893年——卒年不詳):安徽蒙城縣人。中原大戰時任西北軍第七混成旅旅長。後投靠韓複榘,任山東省參議廳參議;抗日戰争時期離職,不知所蹤。

趙席聘(1878年—1957年),字國珍,保定市趙家莊人。中原大戰時任西北軍13軍中将軍長,中原大戰失敗後下野閑居;新中國成立後在北京生活,1957年因病去世,享年79歲。

韓多峰(1888年—1987年),字秀岩,山東省東平縣人。中原大戰失敗後投靠韓複榘,任山東省進階參議;抗日戰争時期任第五戰區中将高參、魯西行署主任等職,為中國的抗戰大業作出過重要貢獻;解放後在山東濟南工作生活;1987年在山東省立醫院去世,享年99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