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怎麼辦?

除了個别家長會不管不顧去替孩子出頭之外,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理性看待的。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例如他們會先安撫好孩子,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然後去落實清楚情況,最後找孩子的老師回報問題。

大家覺得正确的做法是不是應該這樣呢?

做法肯定是對的,但現實往往并非是我們想的這樣。

01.

内向孩子的試卷被同學調包

一位性格内向的低年級國小生某次考試自己的試卷被同學給調換了,結果就是自己的最高分試卷成了那個同學的成績,孩子内向膽小是以自己不敢向老師說,就把事情告訴了媽媽。

這事兒聽起來挺不可思議吧?

但确實是發生了。

孩子把事情告訴了媽媽後,結果媽媽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是以就問網友該怎麼辦。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事情肯定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我也有跟孩子的媽媽簡單交流過。

對于為什麼會對這事處理如此猶豫,這位媽媽給出了自己的理由:“怕老師懲罰那個同學,那個同學會受不了,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太差!”

這位媽媽的善良讓我很意外,但其他幾位網友的回複卻讓我很吃驚。

02.

令人吃驚的網友回複

“沒必要上綱上線,隻要知識學到了,其他無所謂”

“調包就調包呗,你學到腦子裡的東西又沒有被他偷去,在乎這個幹嘛。”

“置之不理,使勁慣着她,讓别人去教訓,她偷一次,還能偷一輩子?再說了,自己的本事,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偷不去吧?穿新鞋不踩屎!”

“不在乎,學到知識的是你孩子,又不是别人的孩子!”

“分數是自己的,誰也拿不去,何必在乎試卷。”

回答這位媽媽問題的網友并不多,但就是這不多的網友中超過一半多給出了上面這些建議。

我想這些網友或許是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兒,畢竟孩子的真實能力是不可能被“調包”的,有問題的是那個孩子,我們自己的孩子能力不會是以就被掩蓋了,且孩子的卷子不可能永遠被調包,那麼那個孩子的問題也早晚就會暴露……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這樣的認識或者說這樣處理這個事情的本身是有很大問題的。

我們這裡沒必要去講什麼“高風亮節”非要去說這樣做是對另外一個孩子的“間接危害”這種高格局的問題,僅僅隻對這個試卷被調包的孩子負責的話,這樣處理問題也是不對的。

我們過于輕視了事情本身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這可能是“吃虧是福”的思想在作祟。

03.

吃虧是福嗎?

在成人的世界認為吃虧是福的人不在少數,而且非但如此,你也一定會見到過有人把吃虧是福當成是大智慧的。

吃虧是福真的是大智慧。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但這個“智慧”不是因為你“吃虧”了,而是你知道什麼虧“該”吃,什麼虧“不該”吃,也就是你懂得如何去吃這個“虧”。

這就好比“舍得”一樣,我們不能隻看到“舍”卻忽視了“得”。

而對所謂的“吃虧”,我認為更好一些的了解應該是勇于“讓步”,是懂得“取舍”,是知“進退”,是有真正的“大局觀”……

讨論這個其實是不會有什麼唯一答案的,每個人都能講出來各種不同的道理,因為放在一些具體的事情上時,确實都是對的。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不能輕易這麼認為。

因為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心理不成熟,他們了解不了那些在我們成年人眼裡是“智慧”的邏輯到底哪裡合理了,非要讓他們接受、認可,反而會搞亂了他們的認知。

對與錯對孩子來說是很簡單的,尤其是對小孩來說,他們自我的道德水準是遠高于成年人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學違紀被檢舉的事情往往隻會發生在小朋友的身上,随着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慢慢開始像大人一樣去考慮事情本身之外的“對與錯”,他們自己就開始排斥“舉報”行為了。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是以告訴孩子“接受”也好,告訴孩子“你的能力并沒有被調包”也罷,對于小孩子來說尤其是對内向膽小的孩子來說,會給他們的認知帶來很大的困擾。

正如這位媽媽擔心那個調包卷子的孩子被老師批評會心理承受不了一樣,你可知道如果你真的勸孩子“認了”是實實在在地傷害自己孩子嗎?

04.

内向孩子的優勢

這件事情中的“受害者”有一個典型的特點,甚至之是以會有這樣一篇文章也離不開這個原因,那就是孩子性格内向,當然,孩子媽媽又給孩子加上了一個“膽小”的标簽。

這其實是不太對的。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膽小”這種事情尤其是對低齡孩子來說很多時候其實反而是聰明的表現——他們會對即将發生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如果去做(說)會導緻的各種可能的一種分析行為,隻是孩子在很多時候會推演出不好的結果,是以導緻他們不會去做(說)。

内向孩子在很多時候表現為“膽小”是很常見的,因為内向的孩子往往心智上“成熟”得會更快一些。

必須要說明一點,内向也好外向也罷是沒有絕對好壞之分的,作為家長,如果你真的很在意,那麼你也不要去怪孩子,因為無論是内向還是外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基因導緻的,另外一個則是孩子成長的環境導緻的。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而無論是哪個原因,很顯然,都跟父母脫不了幹系。

内向的孩子也有很多的優勢。

例如往往他們的專注力會更好,内心世界會更豐富,他們會更善于思考,甚至情商往往也會更高。

但内向的孩子也有會有很多的不足。

不善于甚至會逃避社交,不夠自信甚至對有些孩子來說還會常常陷入到某些自卑的情緒中。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無論是孩子媽媽還是那幾位網友,他們一旦按照所說的去做了,而且如果把這樣的處理問題(孩子“吃虧”)方式當成日常主要的教育方式去做,那麼隻會導緻孩子更内向、更膽小,甚至會更自卑。

05.

别成為孩子抑郁的罪魁禍首

孩子不敢跟老師說,回來跟媽媽說,有沒有可能他其實就是期待媽媽來解決這個事情?而且就是希望媽媽去跟老師說?

如果是我覺得孩子是正常的。

如果不是,例如孩子自己會說出來如果跟老師說了會導緻怎樣怎樣的後果是他不想看到的,那麼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因為對這麼大的孩子而言,他竟然都用成人思維想問題、處理問題了,這不是好事,這會導緻他們的心理發展出現很多的問題。

他們會越來越在意别人的評價,會因為害怕出錯不斷把自己藏在最後面或者最陰暗的角落裡,會在心裡不斷渴望自己變得更強但卻在現實表現得極其無力……

這種孩子不早早抑郁什麼孩子抑郁?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不是隻有那些天天被逼着學習,隻被重視成績的孩子才會容易抑郁。

也不是隻有被霸淩的孩子才會更容易抑郁。

事實上這也就是三年級,這種行為我們還想不到“霸淩”,但你仔細想想,尤其是結合孩子的實際年齡再來看,這就是“霸淩”行為啊!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是以父母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幫兇”,而如果諸事咱們都是這個态度,那我們就變成孩子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罪魁禍首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

06.

告知老師是必須的

如果你擔心老師批判得太厲害會給對那個孩子的心理上帶來傷害,那麼你可以跟老師說都是孩子,就是太淘氣了也不知道對和錯,積極引導一下就行了,也是為了孩子好,避免孩子把錯誤的行為當成“捷徑”走,結果把自己給害了。

事實上我們不是說隻告訴老師就完全不需要管或者管不了了。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從跟孩子是如何溝通如何鼓勵孩子跟老師彙報自己遇到的困難再到希望老師能夠給自己孩子怎樣的鼓勵和引導等等。

我們是可以把一件“壞事”變成一件讓孩子成長的“好事”的。

而且是對兩個孩子都好的好事。

07.

是不是“小題大做”了?

可能有人看到這裡會覺得我在小題大做,甚至是在危言聳聽。

我始終認為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隻有“學習”,那些涉及到孩子心理發展的問題其實更為重要。是以在解決孩子的問題時不要總是圍繞“學習”或者“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我們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從成人的角度去思考。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别整天嘴上挂着要引導、培養孩子如何“共情”,我們自己卻都做不到跟孩子共情。

隻有這樣做我們才會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對某些事情很在意、孩子會對有些事情了解不了,我們才能更好地解決孩子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才能夠給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人格發展環境。

這篇文章說的這件事情确實看上去不大點事,但是處理一件事情的态度卻可以反映出家長處理一系列問題的态度。

孩子太内向還膽小,被同學調包試卷,網友卻不贊成家長找老師

當這些事情都累加起來之後,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就不容忽視了。我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寫一遍,我隻能通過一件事情咱們的家長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導緻的更嚴重問題是什麼以及如何解決會更好。

是以我确實是在小題大做,但我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