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說盡2~8歲兒童遊戲管理的可複制經驗

前言: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剛好看見一條過去的新聞:5歲男童玩了3年手機,一覺醒來黑眼球幾乎沒了。我就放這,你們自己感受。下面是正文:

一文說盡2~8歲兒童遊戲管理的可複制經驗

首先,這是一篇有案例、有方法、有理論支援的文章,雖然你們看我平時挺能扯,但為了研究明白這個問題,我把知網都快翻破了,是以可能有點長,你們耐心點。

這篇文章主要集中在2~8歲兒童遊戲引導的方法上,也就是學前跟小低年級。為什麼選這麼一個年齡段,第一是因為我倆娃剛好屬于這個區間内的,比較便于觀察總結;第二是一通百通,有些道理都是相通的;第三是這個年齡但的娃大多處于學前跟一、二年級,自主意識沒那麼強,特别适合觀點輸入(洗腦)。

1

我們家娃玩遊戲的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4歲多,某天我不在家的時候,我的豬隊友給他下載下傳了一個小遊戲,秉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偉大思想,同時教會了他下載下傳遊戲的方法,幫他打開了新大陸。剛開始我激動的哇哩哇啦叫:你怎麼能教他這個?!但怎麼叫也打擾不到旁邊玩遊戲的小腦袋,我就明白,又到了我的主戰場了。

兩年多内,通過多場小規模碰撞。我大緻總結了一些小經驗,把這個曆程寫下來,希望給大家一點啟發,哪怕一點,我都沒白寫。

第一階段:很想玩遊戲的階段

任何事物新鮮期沒有過都是覺得超有趣,超神奇,遊戲也不例外。有的小孩被家長明令禁止後,就很聽話,就不玩了。但我家不行,每次看見他玩的時候我就直接說别玩了,然後把手機拿回來,但他還是會找我要。

我是真心很不想給他玩的,剛開始他還聽,後來還偷偷拿我手機,猜密碼,後來趁我不注意,竟然開始搶我手機、哭鬧,不得已,我轉變了政策方式。

一文說盡2~8歲兒童遊戲管理的可複制經驗

第二階段:規定每天玩遊戲的時間

事情起因是我實在不想看他每天玩遊戲,強令禁止了他玩手機。但他每天幾乎都會可憐兮兮的找我要,或者求求我,再不行拿老人手機偷偷塞到枕頭下。我一看,這不把手機在他心裡的地位又提高了一些嗎?簡直成了他的心頭之寶,于是我改變了方式。

我問他,你真的想玩嗎?這個也挺好玩的其實。他特别不敢置信:我真的可以嗎?當然可以,不過要記得每天隻有10分鐘時間。他歡快的把手機拿走了。我會提前1分鐘跟他說時間要到了,到了之後要把手機要回來。

注意,剛開始他一定是不想給你,嘴裡念叨着再玩一會再玩一會,眼睛一動也不動。然後你也别生氣,最後拿回來之後很平靜的跟他說,你今天逾時了5分鐘,一分鐘相當于一天,以後5天都不能玩手機啦,等第6天再恢複,然後堅決執行。他自己會算賬的,肯定是按時交還、說到做到更合适啊。

第三階段:參與遊戲,并帶他更全面的看問題

這個階段他還是每天玩一會,但我有時候會問他,你知道你為什麼這麼喜歡玩遊戲嗎?你想不想知道遊戲是怎麼做出來的?小孩子嘛,就是比青春期好哄,馬上就上套了。

我就時不時跟他聊聊關于遊戲這個産業的各種東西,比如設計過程中利用了你的什麼心理呀,這裡為什麼會有金币,那裡為什麼設計寶箱啊等,我還跟他聊遊戲的盈利模式及背後的巨大利潤。後來他自己得出了一個結論:我覺得他們都挺壞的,一群大人在背後設計我們小孩子。最後,他說,媽媽我懂你的意思了,但我還是想玩遊戲,我說玩就玩呗,我就随便跟你聊一聊。

在這個階段,我也會參與他的遊戲,每個遊戲我都把關。遊戲是真好玩啊,頭一低,一小時過去了。我們玩過一個機械迷宮,現在我都記憶深刻,他過關比我快,可惜生産這個遊戲的公司後來關門了。我們還玩過保衛蘿蔔,有時候我也會數落他:你怎麼這麼笨,先升到最進階啊。還有一個火柴人遊戲,我覺得有點暴力傾向,就沒讓他繼續。這個階段的進步就是,一到時間馬上自動關遊戲,pad就還給我了。

一文說盡2~8歲兒童遊戲管理的可複制經驗

第四階段:配合調整時間

很快,他上了國小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每天晚上休息都想要玩一會遊戲,但你們知道的,上學後時間很緊張。那天我就跟他坐下聊,我說我覺得現在課下的時間比較緊張,這10-15分鐘我想讓你在院裡跑一跑,不太想讓你玩遊戲了,而且你每天總想着的話,有點影響注意力。

他有點傷心,說那怎麼辦。我說,這樣吧,我把每天的遊戲時間換成棋類時間,你可以下圍棋或者象棋,遊戲放在周六日,一天可以玩20分鐘。他聽見了開心的不得了,因為他覺得下棋也跟遊戲一樣好玩,自己明明是賺了。

我們就這樣穩定了下來,周六日他沒事的時候就玩會遊戲,平時好像忘了有這個東西一樣,偶爾某個周末比較繁忙,也會忘記。至此,我覺得他或者說我,才真正學會了怎麼跟遊戲相處。

2

綜合下來看,有幾個點比較實用:

一、堵不如疏。玩遊戲可能是很多男孩會面臨的問題,一旦開始他發現遊戲這個新大陸了,基本是堵不住的。就算現在靠幾個巴掌禁止了,也許青春期會迎來更強的反噬,是以還應該以疏導為主。我們可以引導他用網絡查閱資料,可以引導把程式設計作為興趣,可以引導做小動畫,讓他發現網絡的大千世界,無所不融。

一文說盡2~8歲兒童遊戲管理的可複制經驗

二、家庭不要創造玩遊戲的環境。心理學家将父母玩遊戲的這種行為稱為“父母電子産品幹擾”,調查顯示,父親、母親電子産品幹擾與網絡遊戲成瘾均呈顯著正相關。但你非得說,我就啥事也不幹,天天玩遊戲,我還想我家不玩遊戲、每天讀書怎麼辦?說句實在的,如果你家孩子能不歸你自己養,也許是件好事。

三、保護好兒童的自信心,接納并疏導孩子在學校産生的情緒。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具有抑郁、社會焦慮、消極自我評價等認知個體容易産生網瘾。我母上大人常說, 她在國中教書的時候的确喜歡學習好的,但她又特别同情差生。那部分學生,聽是聽不懂的,大家上課時候他們自己看着窗外,其中的孤獨一般人難以體會。但這就是大鍋飯,能吃得下就多吃點,吃不下也沒人去幫你調整口味。是以我們家長可以幫忙在學習上找方法,消化在學校的情緒,但萬萬不可求全責備,讓孩子的自尊心低到塵埃裡。

四、教兒童甄别資訊。不論是對于2~8歲這個階段來講,還是以後的青少年,甄别資訊是一個義務教育暫時沒精力覆寫但又特别重要的事,畢竟網絡對于我們的生活已不可或缺,磅礴的海浪必然會沖刷上來一些泥沙。

五、父母需要從内心把遊戲端正位置。遊戲真的不是洪水猛獸,不要一看到孩子一拿起手機了:“天呐,我的老天呐,我兒子要成網瘾少年了怎麼辦!”如果你把它能當做個一星期一節的課外輔導班來看,一星期1小時分散到周五、六、日三天,這也才每天20分鐘。

六、擴大同齡孩子的交際範圍。這點是青少年務必要注意的問題,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覺,平時下學或者周六日,街上除了小孩就是大人、老人,青少年群體好像就憑空消失了,再出來已是社會人。這個問題也許你們可以看這個答複:

一文說盡2~8歲兒童遊戲管理的可複制經驗

知乎網友

一文說盡2~8歲兒童遊戲管理的可複制經驗

3

總體來說,同青少年時期相比,學齡前及小低年級合理管理遊戲簡直太容易了,因為首先他不存在外部的學習壓力及自卑感;其次,他們這個年齡也沒有網絡上的社交需求。我還記得國中時我恨不得抱着QQ睡覺的樣子,但其實也沒過多久,就轉移了興趣,是以,相信自己的孩子比什麼都重要。

最後,網上盛傳的“你就讓他玩,連打幾天,除了吃飯睡覺,都打遊戲,一次玩惡心了,以後就不再玩了”這種方式輕易别試。因為太考驗人性了,畢竟,遊戲真的太好玩了!!!

如果喜歡請幫忙分享,點個在看哦。首圖來源:unsplash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