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你有兒子,最好把他培養成“紳士”,而不是“暖男”

如果你有兒子,最好把他培養成“紳士”,而不是“暖男”

前段時間,上海一名男孩給女同學剝蝦的視訊火了,視訊裡男孩的飯菜一口沒動,聚精會神地為女同學剝起了蝦。

看到小男孩耐心十足的樣子,大家紛紛點贊,不少網友大呼“小暖男”。

如果你有兒子,最好把他培養成“紳士”,而不是“暖男”

然而在“叫好聲”一片的評論區中,有幾個評論卻顯得“不合時宜”:

“如果他是我兒子,我肯定不會讓他這麼做。”

“作為一名爸爸,我真不想他這麼暖,像我一樣總被要求對别人好,長大後變成老好人,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小小年紀謙讓懂事,不應該是大人最喜歡的那種孩子嗎?

然而就像這名寶爸在評論區所講述的經曆一樣,有時候孩子過于考慮他人的需要,固然看起來很“暖”,但卻會“冷”了自己。

如果你有兒子,最好把他培養成“紳士”,而不是“暖男”

把孩子培養成所謂的“暖男”,未必是件好事

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小男孩“賀子秋”就是一名标準的“小暖男”。

初到養父母家時,經常被小女孩“尖尖”欺負,但他總是表現得逆來順受,從未表現出一絲反抗。

飯桌上,他最喜歡吃的紅燒排骨,卻一塊也沒有夾,将肉全給了尖尖。

在大家眼中,似乎賀子秋生來就如此“懂事”,懂得給予别人溫暖。

事實上卻是賀子秋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敢放縱自己的情緒,無形中為自己養成了“讨好型人格”,表面上是陽光的“小暖男”,但内心卻寒冷如冰窖。

如果你有兒子,最好把他培養成“紳士”,而不是“暖男”

很多家長都會熱衷于要求孩子聽話、懂事,表現得彬彬有禮,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他們畢竟隻是一個幾歲的孩子,内心裡同樣有着喜怒哀樂,在表現得無比暖心的同時,背後可能是長久以來的“被迫服從”。

如果孩子不經意間将“讨好”别人養成了習慣,隻會一點點地透支自己的能量,當最後到達極限的時候,很容易産生極端的結果。

如果你有兒子,最好把他培養成“紳士”,而不是“暖男”

與其把孩子培養為暖男,不如培養成“紳士”

杜江和霍思燕的兒子“嗯哼”,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後,被很多粉絲親切地稱呼為“超級小暖男”。

節目中的他因為擔心媽媽身體,會主動把冰美式換成熱美式;

外出逛街,會主動幫媽媽提袋子;

去海邊沖浪,看到玻璃後不僅會主動撿起來,還會提醒遊客“大海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如果你有兒子,最好把他培養成“紳士”,而不是“暖男”

然而嗯哼并不是那種隻會一味讨好别人的“小暖男”,他懂得如何“溫暖自己”。

當有小朋友向他借玩具時,他并沒有“老好人”式的直接答應,而是明确表示自己也很想玩,拒絕了對方;

在幼稚園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他并沒有忍氣吞聲,而是第一時間告訴了家長和老師。

不得不說嗯哼這樣的孩子确實很讓人喜歡,但與稱之為“小暖男”相比,我覺得“小紳士”這個稱呼可能更妥當。

如果你有兒子,最好把他培養成“紳士”,而不是“暖男”

待人接物彬彬有禮,時刻懂得照顧他人的感受,但行為舉止有原則,不會為了讨好他人而委屈自己。

事實上很多時候,家長把孩子培養為一名這種有自己個性和态度的“紳士”,比所謂的“小暖男”要好得多。

把孩子培養為“紳士”,從給他“無條件的愛”開始

很多孩子之是以會成為所謂的“暖男”,陷入“讨好型人格”,歸根結底是缺愛的一種表現。

在這樣的孩子看來,“隻有我無條件的奉獻自己,才能受到大家的喜歡”,于是為了維護大家眼中的“暖男”形象,得到家長的誇獎、同學的喜愛,他們在不經意間為了成全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作家畢淑敏曾說“我們的生命,不是因為讨别人喜歡而存在的”。

杜江和霍思燕也曾告訴嗯哼“你是我的希望,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如果你有兒子,最好把他培養成“紳士”,而不是“暖男”

而要将孩子培養成一名紳士,避免其陷入這樣的怪圈,最重要的在于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隻有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到愛與被愛,他們才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明白在任何時候都不用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無論什麼時候“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要想把孩子培養為一名“紳士”,家長還需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懂得以禮待人、有擔當有責任,在懂得溫暖自己的同時,能夠溫暖他人,這樣的孩子才能在健康成長的同時,受到所有人的喜愛。

如果你有兒子,最好把他培養成“紳士”,而不是“暖男”

老苗結語: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乖巧懂事,但有時候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養育一名小男孩,與其把他培養成一名隻懂讨好别人的“小暖男”,不如将他培養為一名有原則的“紳士”,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是為人父母更高的境界。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這樣的“小暖男”嗎?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紮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讨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