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代的M3與M4第一次亮相的時候,感覺這進氣格栅實在太大了,BMW是不是受了什麼刺激,在自我革新的路上設計師一筆“劃”的太過?是的,初期我與很多人的想法一樣。

好在,就算外形誇張,在品牌高度的光環之下,真的還不能說什麼,BMW就是BMW,靜等市場回報。但看到實車以後,風向似乎一邊倒的好。實車比照片好看,而且與普通的3系外形上做了很大區分,不是換個保險杠、調低避震、加寬輪胎就能冒充上的。
是以,這一代M3與M4真的做到個性張揚,難以模仿複制,讓其有能力擁有,再無需擔心滿大街的“幾十萬”“兄弟們”與之難辨雌雄。
同時試駕M3與M4?入行十幾年的人都按耐不住
能一次同時試駕最新款M3、M4、M5與X3M、X4M與X5M?這不是有錢就能搞定的,需要機緣,人生難得快意時光。
先說一說M3,打開車門,碳纖版桶型座椅,坐進去容易,沒點上肢力量讓自己懸空,是不好下車的。雖然是直列6缸的設計,但在當下最新的發動機技術下,能爆發出375Kw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是650牛·米,百公裡加速最快可以做到3.5秒,這是什麼概念,放在10年前,可以比法拉利F430百公裡加速再快一點。
這也讓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十幾年前,我們問BMW,為什麼你們最快的跑車都進不了4秒内,作為一個豪華運動品牌,為什麼沒有超級跑車呢?當然BMW的回答,我已忘記。
但現在BMW可以回答:随便挑,哪一台不在4秒内?
強大爆發的加速度,極其精準的轉向,強有力的底盤支撐以及短軸距帶來的彎道的車身靈活性,是有點血性的男人不能放棄的愛好,這是開啟M3後第10秒時的初步總結。
我們用M3在賽道上做穿樁與定位制動,一次又一次的提升自己的競賽成績。如果說普通的短軸3系可以做到人車合一,那M3與樂于、并擁有好操控技術的人在一起,則稱為無與倫比的快樂時光。
BMW的教育訓練師真的“不愛惜”車,一個項目讓你玩個夠,以至于動力太猛,有些人自願提前放棄駕駛。是的,這裡面我沒說有我。
M4,你可以看做是雙門、加寬的M3,擁有“更騷”外形與顔色,更加忠于自己的享受而拒絕四人成行影響操控的一款車。我們用它做了半圓的漂移項目試駕。
M4動力同樣過于強大。在濕滑的路面上,關閉ESP,一腳油門下去,後輪即刻打滑,一個左向轉彎,先讓車身飄起來,但油門的力度與反打方向要控制好,否則就會原地轉圈,無法正确畫出美麗的弧線。
你會用自己的車學漂移嗎?一是要馬力夠,二是不能心疼輪胎,三是不能心疼發動機。學漂移是需要很大成本。如果不是遇到BMW的活動,一般人幾乎體驗不到“失控”的樂趣,隻能規規矩矩的“做人”。
M4的漂移項目為何有人中途放棄?因為有人畫了半天也畫不出一道弧線。而我成功畫了一次,但把出口的雪糕筒撞了,也不算完美。是以,持續把握機會去掌握漂移技術,還需再接再厲。
另外,最新的M3與M4具有M xDrive智能全輪驅動系統,以及帶有Drivelogic和3種換擋模式的8速M Ste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箱。同時首次應用了M Drive Professional“随車教練”以及內建顯示,為車輛提供M漂移分析和十級可調的M牽引力控制調節。應該說是更加智能、貼心的駕控夥伴。
在說M5之前先表明,我是530Li M運動型的車主,自然對其更加熟悉一些。甚至一坐進車内就感歎:熟悉的内飾,就是方向盤左右多了“M1”與“M2”的按鈕。但對于短軸版的5系操控,還是有一些細微的認知不足。
“西裝暴徒”用來形容TA再合适不過,因為M5的樣子沒有M3與M4張揚,多了一些儒雅。但你知道,就如一個有超級實力的中年男人一樣,V8發動機,可以爆發出441Kw的馬力,最大扭矩750牛·米,帶有Drivelogic的8速M Ste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箱和M xDrive智能全輪驅動系統。
在操控方面,M5應該說更加大氣磅礴,其聲浪更加渾厚,另外重腳油門下,其回火的“啪啪”聲同樣勾起人的駕控欲望。當然3秒出頭的百公裡加速成績已然可以挑釁賽道上不少車型,甚至與一些超跑一起并駕齊驅也不在話下。
最後簡單說一說X3M,在M3、M4、M5面前,自然在駕控樂趣上少了一些,但更加大馬力,讓其由于一個公路“坦克”一般氣勢有力。應該是屬于高視野的SUV中一流駕控樂趣的那種,但我實在拿不出太多激情去介紹。
總結
由于時間與行程的關系,未能體驗到X5M,留下一點遺憾,期望以後能夠補上。再說一件有趣的事情,賽道活動結束以後,我開着自己的530Li回廣州,竟然發現其方向盤相對于平時顯得更加輕若無物,這一路開的仿佛不是自己的寶馬。
什麼人會買BMW M版的車型?我想一定是對操控有極緻追求,并且有不錯經濟實力的人。在某個周末又或者工作日,需要一把超越咖啡能帶來的醒神手腳并用操控來開啟一天的生活。當然,擁有M的人,不僅僅隻有一台車,TA是懂得收放自如的“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