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傳福:決戰智能化下半場

王傳福:決戰智能化下半場

産業鍊重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讓重要的零部件公司獨立出來,推進市場化、參與競争,是王傳福的重要戰略。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玄璇

編輯|馬吉英

頭圖攝影|史小兵

在熟悉的新能源車戰場,屢創新高的銷量或許讓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感受到久違的獲勝感。

今年11月,比亞迪乘用車全系銷售97242輛,其中新能源車銷售90121輛,同比增長252.7%;1~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00922輛,同比增長230.7%,增速遠高于整體水準。

比亞迪曾在2015年至2018年連續4年位居全球新能源車企銷量冠軍,但在風起雲湧的賽道中,一度被其他汽車品牌超過。今年以來,憑借最新DM-i混動車型和刀片電池加持的純電車型,比亞迪的市場表現屢創新高。

在資本市場上,從2020年年初至今,近兩年時間比亞迪A股市值增長近7倍。截至11月19日收盤,比亞迪總市值高達8640.85億元。

王傳福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汽車工業的下半場将聚焦智能化變革。他似乎也在為此而準備更多資源。9月初,王傳福在一次大會上表示,現在已經進入一個智能化變革時代,新IT正成為智能化變革的新引擎。同時,在汽車工業的大變革中,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為此,比亞迪成立了資訊化委員會,将資訊化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

與此同時,近兩年,王傳福在管理、産品上接連布局。

王傳福在幾年前決定讓比亞迪從垂直整合走向對外開放,近兩年産業鍊重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讓重要的零部件公司獨立出來,推進市場化、參與競争,是王傳福的重要戰略。2020年初開始,比亞迪拆分出弗迪電池、弗迪動力等5家子公司。

這位自稱比亞迪總工程師的企業家認為,技術首先要為戰略服務,深耕三電、半導體十幾年,新能源車走到了飛速發展的關鍵節點,這催生了子公司的市場化。

但戰略落地并非一帆風順。作為首個準備IPO的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今年的上市程序一波三折。比亞迪生産的IGBT、MCU晶片被稱為“新能源的大腦”,需求量随着新能源銷量上漲而大增,能否成功上市或将影響市場對其他子公司的信心。300億估值背後,産品依賴内部供應是其受到的最大質疑。

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在這一年迎來春天,磷酸鐵锂電池因續航增加、成本優勢凸顯,被衆多車企放入備選清單。4月比亞迪全系切換刀片電池,王傳福言必談之的針刺試驗是比亞迪總部展廳中最受關注的項目之一。但與此同時,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電池利潤率降低,比亞迪今年也陷入“銷量上漲,利潤下降”局面。

在産品結構方面,比亞迪似乎正在實作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11月銷量中新能源車占比超90%,而2020年全年,燃油車銷量占比還有56%。王傳福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建議加速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在電池技術和充電基礎設施并不完善的當下,比亞迪拿出了插電混動的過渡方案,新的DM-i混動車型頗受歡迎,王傳福在11月19日的一次公開活動中表示,其未傳遞訂單已超過20萬輛。

王傳福曾說,比亞迪的風格是“崇尚技術,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創新解決問題,抓住行業痛點”。雖然新産品的推廣會有一定啟蒙期,但隻要有充分的資料證明是對的,就會堅決執行。

同時,王傳福也承認做戰略很難,一旦走錯,可能是百億投資打水漂,可能是三年時間被耽誤。那麼,王傳福能否帶領積累多年的比亞迪在下半場勝出?

#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