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飯——
我跟兒子說:“開飯啦”,自顧自吃,這飯真香。
我媽一頓飯裡全程盯着兒子:
“豬肉吃不吃?”
“青菜吃了嗎?”
“又吃炒花生上火。”
“你不是喜歡吃雞蛋嗎?”
“吃這麼少不行,再吃點。”
“把這湯喝了這湯下火,就當水那樣咕咚一下就吞進去了……”
兒子:“哎呀,不要總夾菜給我了,我沒有自由了。”
Seezon觀點:
孩子知道自己的溫飽,吃飽了會吃不下,沒吃飽自己會吃。每頓飯都去幹擾他,一打斷吃飯的專注力,二沒有自己的主動權。
現在孩子零食輔食種類繁多,基本上不會營養不足,反而營養過剩。實在怕他營養不足,可以格外給他準備他喜歡的牛奶、水果、堅果補充,不用每頓飯都讓孩子倍感壓力的。
洗碗——
兒子吃飯很慢。
我說:“好好吃飯,注意力轉到你的飯碗裡,别到處盯到處跑。”
我媽說:“快點吃,吃最慢的人洗碗啊。”
不管吃得是不是最慢,每次都是沒了下文,洗碗的事情不了了之。
可以給孩子制定規矩,但制定了必須嚴格執行。沒有執行的規矩甯可不要制定,孩子隻會覺得反正我也不用洗碗,吃快吃慢都一樣,得不到教育的效果。
延伸開來,跟孩子的承諾也一樣,說到就要做到,要不然就别說。沒做到承諾,一讓孩子對你感到失望,二也讓孩子認為自己以後也可以說話不算話。
看電視——
兒子放學回來,我都會讓他看一個小時左右的電視。
我不會打擾他。
我媽:
“來幫忙拖拖地。”
“吃不吃這個?吃不吃這個?喂,理一下我啊。”
“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啊?”
“幫我拿一下手機,平時你叫奶奶做那麼多,奶奶叫你做一點點事情都不行。”
經過一整天在學校的學習,這時讓孩子專注自己喜歡的娛樂,放松一下緊張的心情。不論是學習還是娛樂,專注力都非常重要。
做家務,跟他聊天,讓他幫忙,這些事情都可以做,隻是最好讓他看完一集電視,别看到一半最緊張的時候打斷他。看完之後他也會很樂意去跟你做的。
聊天——
跟兒子聊天說話的時候。
我總會等他把想說的說完,我再繼續說我想說的。
我媽沒等兒子說完就插話,兒子就會很生氣地說,哎呀我還沒說完呢。
傾聽比表達更重要。小孩年齡雖小,但心思會比你想象中更為細膩,小小的身軀藏着大大的世界。讓他把心中的天馬行空說完,他能感覺受到尊重的同時,你也能從中更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有時還能發現其中的小問題,和他一起解決,共同成長。
收拾——
每次兒子玩玩具或是寫完作業,都會弄得亂七八糟。
我會不管他過程中有多亂,隻提醒他結束之後要獨自收拾得跟原來一樣。
我媽在他玩的時候,就會說他弄得太亂了,别搞得那麼亂,完事以後她也去給兒子收拾。
隻要沒有破壞,也沒有危險,讓孩子随便玩,培養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好的習慣從自己動手開始。在家就要開始培養孩子收拾自己東西的習慣。上國小之後有些同學家長經常會在群裡問,孩子校服丢了,書不見了,彩色筆沒了。學會保管自己的東西,用完收拾好原來的地方,保持幹淨整潔,做事才不會丢三落四,思維也會随着清晰。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