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硬核女人”林徽因,她的“不安分”值得我們學習

“硬核女人”林徽因,她的“不安分”值得我們學習

文|微微笑了

林徽因,一個驚豔了歲月的才女。

說起她,大家腦海可能會浮現“人間四月天”這個美好的詞,以及她與三個男人的愛恨情仇。

但,其實這隻是她其中一個側面罷了,她的學識才能、人生智慧以及對建築熾熱的熱情,更令人着迷。

出身書香世家的她,有一個寂寞的童年,一個終日抱怨的母親,卻以超凡的才氣備受矚目。她是林家的長女,也是父親寄予厚望的孩子,有着超越年紀的淡定、理智以及智慧。

無論在愛情婚姻、工作事業以及生命意義探索上,都非常“硬核”,令人敬佩,給我們上了一課。

“硬核女人”林徽因,她的“不安分”值得我們學習

一、對愛情與婚姻的通透

美麗的外表,傲人的才氣,優雅的氣質,這是林徽因給人第一印象。

但,這個看似柔弱的小才女對愛情與婚姻有着獨立的看法,她是理智且通透的。盡管詩人徐志摩為她抛棄發妻,金嶽霖為她終身不娶,她依舊堅定選擇與梁思成相守一生。

盡管徐志摩終究再有才,再為愛癡狂,她欣賞但不會選擇與他結婚。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徐志摩的愛很真誠很熾熱,但終究不是真正的愛,也無法與他相守一生的。

對此,林徽因曾回應道:“徐志摩當初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并不是那樣的人。”

一個還不到二十歲的林徽因,對愛情的領悟是通透的,不被一個男人的深情與才氣所迷惑,是何其清醒與有大局觀。彼此欣賞過,但那算得上愛情嗎?林徽因愛過徐志摩嗎?也許真相隻有當事人才知道。

“硬核女人”林徽因,她的“不安分”值得我們學習

後來,林徽因選擇嫁給了梁思成。

結婚之前,梁思成曾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隻問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

林徽因回答道:“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準備好聽我了嗎?”

對于愛情,林徽因曾寫道:“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離死别,而是對方已經雲淡風輕,你卻念念不忘。祝你,曆遍山河,依然覺得人生值得。”

尋覓到靈魂伴侶促膝相談、相守餘生,何其幸福,人間值得。

二、對事業的專注與執着

比起愛情與婚姻,林徽因對建築事業有着一顆熾熱的心。

盡管身體不好,但她對事業專注執着有魄力,拖着病弱的身體為中國建築事業貢獻自己的一生……

她曾到清華大學教書,主講《中國建築史》等課程,再次沉浸在工作中。因為兩個孩子都長大了,買菜燒飯等瑣碎家務事也不再困擾她了。

“硬核女人”林徽因,她的“不安分”值得我們學習

她就可以全心投于自己的事業,與丈夫梁思成參與國徽設計,同時參與設計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做自己喜歡的事業,妙哉!

她生命中每一天都活得很充實,有夫妻守候在身旁,孩子也長大有主見,自己也在鐘愛一生的建築事業得到極大的快樂與成就感。

正是因為這些美好東西存在,支撐着她熬過了一個個被病痛折磨的日日夜夜。

林徽因活成了女人羨慕的模樣。特别喜歡林徽因那一句:“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硬核女人”林徽因,她的“不安分”值得我們學習

三、對生命與死亡的坦然

對于死亡,林徽因是通透的,并不畏懼死亡的到來。

有一次,林徽因病了,已卧床4年多了。

後來到醫院檢查,X光透視後,醫生告訴梁思成:“現在來太晚了,林女士肺部都已空洞,一個腎也已經感染。這裡已經沒有辦法了,她最多能活5年。”

梁思成頓時五雷轟頂,癱倒在椅子上。本想着給妻子林徽因找了一家醫療條件較好的教會醫院檢查身體,沒想到被告知“命不久矣”的悲慘結果。

對此,梁思成百感交集:明明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自己最心愛的人難道就隻能與自己共苦,卻不能與自己同甘,不能與自己相守餘生嗎?

與此同時,林徽因卻很坦然,她對平靜地對醫生說:“我現在已經感覺好多了,等回了北平,很快就能恢複過來的。”爾後,林徽因就拉起了丈夫梁思成的手,輕聲說:“思成,咱們回家吧。”

“硬核女人”林徽因,她的“不安分”值得我們學習

後來,到了北平,經過腎髒切除手術後,林徽因活過來了,身體也慢慢恢複。生而為人,終究要面對生命盡頭的一天。

十多年過去了,林徽因再次病了,住進醫院。但,這一次林徽因一天比一天衰竭,但内心卻是無憾的。

1955年4月1日,淩晨6點。51歲的林徽因走完了她厚重驚豔多彩的一生。她是一代才女,是不可多得的知名建築師,更是人間四月天。

在追悼會上,她一生的摯友金嶽霖和鄧以蟄教授各寫了一對挽聯:“一生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這也許是對林徽因這一生最好的注解。

如果想要在平凡歲月裡,活出彩,那請讀一讀《林徽因傳》,無論對愛情、婚姻以及事業的智慧,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與效仿。

願你能在林徽因身上汲取成長的養分,讓自己人生路走得更加笃定,人生更加幸福美滿。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