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微微笑了
林徽因,一个惊艳了岁月的才女。
说起她,大家脑海可能会浮现“人间四月天”这个美好的词,以及她与三个男人的爱恨情仇。
但,其实这只是她其中一个侧面罢了,她的学识才能、人生智慧以及对建筑炽热的热情,更令人着迷。
出身书香世家的她,有一个寂寞的童年,一个终日抱怨的母亲,却以超凡的才气备受瞩目。她是林家的长女,也是父亲寄予厚望的孩子,有着超越年纪的淡定、理智以及智慧。
无论在爱情婚姻、工作事业以及生命意义探索上,都非常“硬核”,令人敬佩,给我们上了一课。
一、对爱情与婚姻的通透
美丽的外表,傲人的才气,优雅的气质,这是林徽因给人第一印象。
但,这个看似柔弱的小才女对爱情与婚姻有着独立的看法,她是理智且通透的。尽管诗人徐志摩为她抛弃发妻,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她依旧坚定选择与梁思成相守一生。
尽管徐志摩终究再有才,再为爱痴狂,她欣赏但不会选择与他结婚。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徐志摩的爱很真诚很炽热,但终究不是真正的爱,也无法与他相守一生的。
对此,林徽因曾回应道:“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林徽因,对爱情的领悟是通透的,不被一个男人的深情与才气所迷惑,是何其清醒与有大局观。彼此欣赏过,但那算得上爱情吗?林徽因爱过徐志摩吗?也许真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后来,林徽因选择嫁给了梁思成。
结婚之前,梁思成曾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回答道:“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对于爱情,林徽因曾写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对方已经云淡风轻,你却念念不忘。祝你,历遍山河,依然觉得人生值得。”
寻觅到灵魂伴侣促膝相谈、相守余生,何其幸福,人间值得。
二、对事业的专注与执着
比起爱情与婚姻,林徽因对建筑事业有着一颗炽热的心。
尽管身体不好,但她对事业专注执着有魄力,拖着病弱的身体为中国建筑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她曾到清华大学教书,主讲《中国建筑史》等课程,再次沉浸在工作中。因为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买菜烧饭等琐碎家务事也不再困扰她了。
她就可以全心投于自己的事业,与丈夫梁思成参与国徽设计,同时参与设计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妙哉!
她生命中每一天都活得很充实,有爱人守候在身旁,孩子也长大有主见,自己也在钟爱一生的建筑事业得到极大的快乐与成就感。
正是因为这些美好东西存在,支撑着她熬过了一个个被病痛折磨的日日夜夜。
林徽因活成了女人羡慕的模样。特别喜欢林徽因那一句:“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三、对生命与死亡的坦然
对于死亡,林徽因是通透的,并不畏惧死亡的到来。
有一次,林徽因病了,已卧床4年多了。
后来到医院检查,X光透视后,医生告诉梁思成:“现在来太晚了,林女士肺部都已空洞,一个肾也已经感染。这里已经没有办法了,她最多能活5年。”
梁思成顿时五雷轰顶,瘫倒在椅子上。本想着给妻子林徽因找了一家医疗条件较好的教会医院检查身体,没想到被告知“命不久矣”的悲惨结果。
对此,梁思成百感交集:明明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自己最心爱的人难道就只能与自己共苦,却不能与自己同甘,不能与自己相守余生吗?
与此同时,林徽因却很坦然,她对平静地对医生说:“我现在已经感觉好多了,等回了北平,很快就能恢复过来的。”尔后,林徽因就拉起了丈夫梁思成的手,轻声说:“思成,咱们回家吧。”
后来,到了北平,经过肾脏切除手术后,林徽因活过来了,身体也慢慢恢复。生而为人,终究要面对生命尽头的一天。
十多年过去了,林徽因再次病了,住进医院。但,这一次林徽因一天比一天衰竭,但内心却是无憾的。
1955年4月1日,凌晨6点。51岁的林徽因走完了她厚重惊艳多彩的一生。她是一代才女,是不可多得的知名建筑师,更是人间四月天。
在追悼会上,她一生的挚友金岳霖和邓以蛰教授各写了一对挽联:“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也许是对林徽因这一生最好的注解。
如果想要在平凡岁月里,活出彩,那请读一读《林徽因传》,无论对爱情、婚姻以及事业的智慧,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效仿。
愿你能在林徽因身上汲取成长的养分,让自己人生路走得更加笃定,人生更加幸福美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