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耳畔書香|汪曾祺:好的家庭,先必須“沒大沒小”

鳳凰讀書計劃·耳畔書香

經典文學,你不能隻是路過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兒女和父母之間最好的關系莫過于“朋友”了吧。共享喜怒哀樂,共度一年四季。兒女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現在和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而非被父母的理想模式束縛。

耳畔書香|汪曾祺:好的家庭,先必須“沒大沒小”

父親是個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見他發過脾氣,對待子女,從無疾言厲色。他愛孩子,喜歡孩子,愛跟孩子玩,帶着孩子玩。我的姑媽稱他為“孩子頭”。

春天,不到清明,他領一群孩子到麥田裡放風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是用染了色的絹糊的。

放風筝的線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結實而輕,這樣風筝可筆直地飛上去,沒有“肚兒”。用胡琴弦放風筝,我還未見過第二人。

他用鑽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狀的小塊,再一塊一塊逗攏,接縫處用膠水粘牢,做成小橋、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

橋、亭、球是中空的,裡面養了金鈴子。從外面可以看到金鈴子在裡面自在爬行,振翅鳴叫。

他會做各種燈。用淺綠透明的“魚鱗紙”紮了一隻紡織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紅染了色,上深下淺,通草做花瓣,做了一個重瓣荷花燈,真是美極了。

我們在這些燈裡點了蠟燭,穿街過巷,鄰居的孩子都跟過來看,非常羨慕。

一起抽煙,總幫兒子先點上

父親對我的學業是關心的,但不強求。

我小時候,國文成績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時得佳評,他就拿出去到處給人看。我的數學不好,他也不責怪,隻要能及格,就行了。

他畫畫,我小時也喜歡畫畫,但他從不指點我。他畫畫時,我在旁邊看,其餘時間由我自己亂翻畫譜,瞎抹。

耳畔書香|汪曾祺:好的家庭,先必須“沒大沒小”

我國中時愛唱戲,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潤。在家裡,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學有幾個能唱戲的,學校開同樂會,他應我的邀請,到學校去伴奏。父親那麼大的人陪着幾個孩子玩了一下午,還挺高興。

我十七歲初戀,暑假裡,在家寫情書,他在一旁瞎出主意。

我十幾歲就學會了抽煙喝酒。他喝酒,給我也倒一杯。抽煙,一次抽出兩根,他一根我一根。他還總是先給我點上火。

我們的這種關系,他人或以為怪。父親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設計孩子的未來,愚蠢且可惡

我和兒子的關系也是不錯的。

對兒子的幾次戀愛,我采取的态度是“聞而不問”。了解,但不幹涉。

我的孩子有時叫我“爸”,有時叫我“老頭子”!連我的孫女也跟着叫。我的親家母說這孩子“沒大沒小”。

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

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

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