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拒絕情緒化表達,學會表達情緒

剛看了洞見一篇文章《家庭教育的關鍵:學會表達情緒,而不是情緒化表達》,獲益匪淺,與大家共享。

“《獅子王》有個場景:小獅子辛巴違背父親的指令,偷偷跑到大象墓地,被鬣狗icon圍攻,差點丢了小命,幸虧父親木法沙把它救了回來。

事後,父子倆在草原的暮色下單獨談心。

按說,辛巴闖了這麼大禍,父親要好好教訓他一番,讓他長點記性才行,才能保證以後不再犯。

沒想到,父親卻告訴辛巴,他今天感到很害怕,因為他非常害怕失去辛巴。

辛巴也向父親袒露了他的想法:他之是以去大象墓地,是因為想證明自己和父親一樣勇敢。

他不知道父親也會害怕,會這麼擔心他。

木法沙告訴辛巴:

隻有在必要時、在别無選擇時的勇敢才是真正的真正的勇敢,否則就是冒險。

談話到此結束,釋懷後的父子倆在草原的夜色中親昵地嬉戲追逐。

而我們大多數家長更習慣穿上憤怒的盔甲,用吼罵讓孩子屈服,讓孩子聽話。

我要懲罰他,讓他害怕,讓他有不好的感覺,這樣,下次他就不敢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可惜,憤怒和懲罰,隻會激發恐懼。

孩子也許确實變得聽話了,但聽話背後的動力,是恐懼,是因為害怕懲罰、害怕被抛棄而不敢去做。

一旦懲罰消失,他很可能變得變本加厲,以補償過去的壓抑。

或者,他會變得更加取巧,想方設法鑽空子懲罰,成為一個“油滑”的孩子。

或者,他會變成一個唯唯諾諾、非常敏感的孩子,習慣看别人的臉色行事。

再或者,他不再害怕懲罰。

當懲罰失去了威力,你又該怎麼辦呢?”

《獅子王》中獅子父親的教育方式就是教科書般的正确方式。

而我們更多的家長采取的是憤怒地吼叫、打罵,制造恐懼讓孩子屈服。

當孩子身高低于家長時,出于生存危機、武力值的懸殊,孩子無奈壓抑下憤怒、屈辱,察言觀色、投其所好、陰奉陽違。

當有一天,孩子終于可以平視或俯視家長時,憤怒的小宇宙全面暴發,不再恐懼,開始掙脫一切束縛,放飛自我。

我在很多家庭裡看到了風水輪流轉的情形。以往高高在上、說一不二的家長,一下子無奈扮演從前孩子的角色,唯唯諾諾、察言觀色、畏首畏尾。這些孩子中,并不全是心理疾病孩子。

是以,家長應該做好榜樣,對“情緒化表達”說NO,學會表達情緒。

我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并且已經在享受紅利:

第一、盡量自己玩開心,少搭理孩子。“微笑閉嘴放手,活好自己”。

第二、盡量隻談論開心、放松的話題。明知會引發不愉快、對抗的話題,絕口不提。

關于學習什麼的,孩子願意不用家長提醒。孩子不願意,家長提上千遍也白搭。

第三、出口必好言,無好言就閉嘴,切忌激憤之下出口傷人。

有時候家長會生氣,就告訴孩子自己生氣了,想一個人呆着。

有些事,氣頭一過,覺得不過芝麻小事,不必生氣。

就算是大事,冷靜下來,更能理性應對。

第四、說話時,少說“你怎麼怎麼”,多說“我感覺……”,表達自己心裡種種真實感受,切忌指責、批評孩子。

人心都是肉長的,每個人都心存良知。當家長不指責批評孩子時,孩子就不會進入攻擊、對抗狀态,就更能平靜下來,與家長共情,友好協商。

第五、好的親子關系重于一切。

讓孩子喜歡你,長大後願意成為你。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好的關系比對錯更重要。

别擔心孩子認知錯誤。“壓力影響情緒,情緒決定認知。”孩子情緒好了,認知會慢慢轉變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