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拒绝情绪化表达,学会表达情绪

刚看了洞见一篇文章《家庭教育的关键:学会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获益匪浅,与大家共享。

“《狮子王》有个场景:小狮子辛巴违背父亲的命令,偷偷跑到大象墓地,被鬣狗icon围攻,差点丢了小命,幸亏父亲木法沙把它救了回来。

事后,父子俩在草原的暮色下单独谈心。

按说,辛巴闯了这么大祸,父亲要好好教训他一番,让他长点记性才行,才能保证以后不再犯。

没想到,父亲却告诉辛巴,他今天感到很害怕,因为他非常害怕失去辛巴。

辛巴也向父亲袒露了他的想法:他之所以去大象墓地,是因为想证明自己和父亲一样勇敢。

他不知道父亲也会害怕,会这么担心他。

木法沙告诉辛巴:

只有在必要时、在别无选择时的勇敢才是真正的真正的勇敢,否则就是冒险。

谈话到此结束,释怀后的父子俩在草原的夜色中亲昵地嬉戏追逐。

而我们大多数家长更习惯穿上愤怒的盔甲,用吼骂让孩子屈服,让孩子听话。

我要惩罚他,让他害怕,让他有不好的感觉,这样,下次他就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可惜,愤怒和惩罚,只会激发恐惧。

孩子也许确实变得听话了,但听话背后的动力,是恐惧,是因为害怕惩罚、害怕被抛弃而不敢去做。

一旦惩罚消失,他很可能变得变本加厉,以补偿过去的压抑。

或者,他会变得更加取巧,想方设法钻空子惩罚,成为一个“油滑”的孩子。

或者,他会变成一个唯唯诺诺、非常敏感的孩子,习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再或者,他不再害怕惩罚。

当惩罚失去了威力,你又该怎么办呢?”

《狮子王》中狮子父亲的教育方式就是教科书般的正确方式。

而我们更多的家长采取的是愤怒地吼叫、打骂,制造恐惧让孩子屈服。

当孩子身高低于家长时,出于生存危机、武力值的悬殊,孩子无奈压抑下愤怒、屈辱,察言观色、投其所好、阴奉阳违。

当有一天,孩子终于可以平视或俯视家长时,愤怒的小宇宙全面暴发,不再恐惧,开始挣脱一切束缚,放飞自我。

我在很多家庭里看到了风水轮流转的情形。以往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家长,一下子无奈扮演从前孩子的角色,唯唯诺诺、察言观色、畏首畏尾。这些孩子中,并不全是心理疾病孩子。

所以,家长应该做好榜样,对“情绪化表达”说NO,学会表达情绪。

我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并且已经在享受红利:

第一、尽量自己玩开心,少搭理孩子。“微笑闭嘴放手,活好自己”。

第二、尽量只谈论开心、放松的话题。明知会引发不愉快、对抗的话题,绝口不提。

关于学习什么的,孩子愿意不用家长提醒。孩子不愿意,家长提上千遍也白搭。

第三、出口必好言,无好言就闭嘴,切忌激愤之下出口伤人。

有时候家长会生气,就告诉孩子自己生气了,想一个人呆着。

有些事,气头一过,觉得不过芝麻小事,不必生气。

就算是大事,冷静下来,更能理性应对。

第四、说话时,少说“你怎么怎么”,多说“我感觉……”,表达自己心里种种真实感受,切忌指责、批评孩子。

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心存良知。当家长不指责批评孩子时,孩子就不会进入攻击、对抗状态,就更能平静下来,与家长共情,友好协商。

第五、好的亲子关系重于一切。

让孩子喜欢你,长大后愿意成为你。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好的关系比对错更重要。

别担心孩子认知错误。“压力影响情绪,情绪决定认知。”孩子情绪好了,认知会慢慢转变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