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衆集團聯合博世,加速軟體研發

[資訊-牛車網]

時間不等人,如何權衡自研還是合作,是擺在轉型車企面前的一道難題!

近日,有消息稱,大衆集團旗下軟體部門Cariad與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即将在汽車軟體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協定。

兩年前,大衆集團作為傳統汽車制造商的代表,率先提出軟體自研,并在内部成立了軟體部門Car.Software(也就是現在的Cariad),并誓言将軟體自主開發的占比從目前的不到10%提高到2025年的至少60%。

大衆集團聯合博世,加速軟體研發

但後來的進展并不順利,大衆ID.車型一度深陷于軟體傳遞風波,後來因為軟體無法快速适應疊代更新,導緻銷量表現不如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制定的今年目标是在中國銷售8萬至10萬輛純電動汽車,但今年1-10月上險量僅為3.28萬輛(高工智能汽車獨家資料),遠低于在歐洲超過20萬輛的銷售成績。

大衆集團聯合博世,加速軟體研發

對比之下,今年1-10月,中國品牌純電動車上險量為135.36萬輛(高工智能汽車獨家資料),占整個純電動車市場比重達到80%,新車平均價格達到16.01萬元。而這個價格區間原本是合資品牌燃油車的天下。

軟體傳遞延期、ID.系列在中國市場遇冷,這些都給轉型中的大衆集團蒙上了一層陰影。為此,大衆集團現任CEO赫伯特 迪斯(Herbert Diess)差點丢掉了自己的位置。

大衆集團聯合博世,加速軟體研發

不過,即使被保留下來,這位在内部一直推動電動化、數字化轉型的激進派代言人,還是被削減了一部分權限。

作為妥協協定的一部分,迪斯手上更多的權力将移交給現任大衆汽車品牌負責人,後者在去年剛剛上任。同時,這位負責人還将加入公司董事會,并于明年夏天開始管理公司在中國的業務。

接下來,迪斯将全面負責大衆集團的軟體業務部門(Cariad),推動大衆集團轉型,但這也是其在過去幾年積極推動的内部戰略重組的關鍵部分。

當然為了推動智能化(軟體)和電動化轉型,大衆汽車開始另找出路,就是放棄全棧自研,與同行、科技公司等外部合作夥伴繼續合作,提高軟體開發的規模、速度和成本效益。

目前,從公開資訊來看,Cariad每年可以從大衆集團獲得25億歐元(約合28億美元)的研發和業務開拓資金,并在初期主要服務大衆集團旗下的所有品牌,從大衆到奧迪、保時捷等等。

而對于此次Cariad與博世的軟體業務合作,有消息稱雙方項目在11月份已經開始。接下來,Cariad有可能嘗試新的供應鍊關系,改變傳統的單一采購模式,而是深度定制開發。

顯然,對于迪斯來說,快速解決新車型在軟體能力上能夠趕超特斯拉等領跑者,已經是當務之急。

總結:

傳統車企選擇軟體全棧自研技術路線難度大、周期長,而放棄軟體全棧自研意味着失去未來主動權。時間不等人,如何權衡自研還是合作,是擺在轉型車企面前的一道難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