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3:處理好情緒,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讀書筆記13:處理好情緒,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積極的暫停”,是正面管教最常使用的一個技巧,不僅适用于孩子,同樣也适用于家長。

當我們處于情緒之中時,無法做到理性思考,很容易陷入發洩情緒的誤區。

比如,說出羞辱性的語言,甚至是威助或動手打人。這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損害雙方的關系。

同樣,當孩子處于情緒之中時,也容易出現無法溝通、蠻不講理的情況。

那麼,隻有先撤出目前的事件,等每個人冷靜到能理性思考時,才能有效地專注于解決問題。

同時,我們也需要給自己準備一個獨處區域,可以讓自己感受好起來。可以把這個區域叫做“暫停區”、“振作區”或“快樂角”。

使用“積極的暫停”,要遵循以下四項原則

1、花時間訓練。

在使用“積極的暫停”之前,要和孩子談談它的作用,向孩子解釋在解決沖突之前,等待每個人的感覺好起來的重要性。

教孩子使用“積極的暫停”的一個好辦法,就是你要把它用于你自己。

在自己情緒來了的時候,告訴孩子“我需要到暫停角去平靜自己的情緒,讓我感覺好一點。”,然後到自己的暫停角去冷靜。

孩子就會從我們的行為中,學到生氣或難過傷心的時候,他可以怎麼做。

可以嘗試和孩子演練,就像玩遊戲一樣,要讓他知道這個地方在什麼時候用。

比如,假裝生氣,然後說我生氣了,我要去我的暫停區看會兒書。然後去房間内衛待一會之後,再滿面笑容地,特别誇張地跑出來,開心地抱着孩子說,我現在感覺特别好,我一點都不生氣。同樣,引導孩子自己也這樣玩幾次。

2、讓孩子自己布置他們的“暫停區”。

讓孩子主導布置他們自己的“暫停區”,更有助于心情的好轉。

“積極的暫停”不是要處罰,或者給孩子造成痛苦。而是要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

可以在大人和孩子心情都好的時候,讓孩子在家裡選一個地方,并放一些他自己喜歡的,覺得能幫助他感覺好起來的玩具、書籍等。

再讓他給暫停區起一個他自己喜歡的名字,并且要告訴他等以後他心情不好,生氣的時候可以去他的那個地方待一會兒,建完之後可以在氣氛好的時候和孩子多演練,讓他知道這個地方怎麼用。

3、事先和孩子們商量好一個提醒計劃。

“積極的暫停”必須以和善的态度提出,并尊重當事人自己的選擇。

我所了解到的,家長最常使用的暫停的方法,是:“給我去房間待會兒,好好想想你這樣做對不對?”

這樣達不到“積極的暫停”的目地。

要向孩子解釋,你們中的一方會發現,試圖解決某個問題之前,需要做一個“暫停”。那麼,他就可以及時地發出提醒。

“我們先去‘快樂角’,會不會更好一些?”

如果孩子因為生氣說“不”,家長可以說:“你願意陪我去嗎?”

如果孩子還是說“不”,你可以說:“好吧,我想我城要去。”

家長可以發出提醒或建議,但是不可以指令、強迫孩子去暫停區,那樣就變成了懲罰,并不利于孩子感覺好起來,也并不利于解決問題。

此時的家長,需要的是自己去暫停區。

這樣也可以給孩子做出榜樣,表明“暫停區”并不是處罰,并不是什麼壞事。

4、平靜後着手解決問題

要教給孩子,當他們感覺好起來之後,如果問題仍然存在,就要緊跟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或做出彌補。

家長可以用啟發性的提問,幫助孩子探讨問題是什麼?有什麼解決辦法?

孩子也可以提議,把問題放到家庭會議上解決。

不是每次“暫停角”冷靜後,都要解決問題。有時候,“積極的暫停”就足以中斷有問題的行為,

有的家長認為,不批評不懲罰,還讓孩子去暫停區休息玩耍,就是在間接認同不良行為。

“積極的暫停”教會孩子,怎麼尊重和處理自己情緒。教會大人和孩子怎麼在解決一個問題之前冷靜下來,再用理性思維來解決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