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王宮大臣死傷無數,為何後宮嫔妃安然無恙?

1900年,打着“扶清滅洋”口号的義和團打殺洋人,圍攻東郊民巷大使館,西方列強多次敦促清廷剿滅義和團,保護在華洋人的生命安全。在“戊戌政變”中受到洋人壓迫的慈禧太後深受端郡王載漪等人的蠱惑,認為義和團民心可用,對其濫殺洋人的不法行為表露出默許的态度。受此鼓舞的義和團最終釀成大亂,導緻局面失控。西方列強組成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攻占紫禁城。1900年為農曆庚子年,這場空前國難也被稱為“庚子之變”。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王宮大臣死傷無數,為何後宮嫔妃安然無恙?

8月14日,八國聯軍對北京發動進攻,僅用一天時間突破内外城,15日占領紫禁城,聯軍統帥、德軍元帥瓦德西特許士兵公開搶劫三天,以後各國軍隊又搶劫多日。聯軍最痛恨義和團,對抓獲的義和團成員采取格殺勿論的原則,很多無辜平民慘遭誤殺,晚清十大高手之一的大刀王五是以被斬首示衆。英國人記載說:“北京成了真正的墳場,到處都是死人,無人掩埋他們,任憑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屍體”。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王宮大臣死傷無數,為何後宮嫔妃安然無恙?

攻占北京後,八國聯軍實行分區看守,士兵們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内務府、戶部的錢庫遭到劫掠,頤和園和紫禁城内的大量珍寶也遭到掠奪,貪婪的士兵竟然連宮内水缸上的鍍金都用刀刮了下來。莊親王載勳一貫支援義和團,他的王府被聯軍縱火焚毀,府内男女老少被數百口被活活燒死。諾大的北京城隻有一處地方安然無恙,那就是紫禁城的後宮部分。

紫禁城分為前朝和後宮兩大部分,前朝被聯軍劫掠一空,後宮安然無恙得力于日本浪人川島浪速。川島浪速是女漢奸川島芳子的養父,聯軍占領北京後出任日軍占領區軍政事務長官,而紫禁城恰好由日軍看守。為了“和平”移交紫禁城,以便向清政府索取更高的賠款和特權,在他的極力斡旋下,後宮安然無恙,未曾遭到劫掠。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王宮大臣死傷無數,為何後宮嫔妃安然無恙?

慈禧太後逃離北京時帶走了光緒帝、皇後和瑾妃,并指使太監崔玉貴将珍妃投入井中淹死,留在後宮的還有6位妃嫔,分别是鹹豐帝的祺貴妃佟佳氏和吉妃王氏,同治帝的敦宜榮慶皇貴妃富察氏、瑜貴妃赫舍裡氏、珣貴妃阿魯特氏、瑨妃西林覺羅氏。主持後宮事務的是瑜貴妃赫舍裡氏,她派内務府大臣與聯軍提出交涉,保全了後宮未遭兵災。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王公大臣大都逃離北京,僅有大學士徐桐自缢,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被日軍拘捕,後被清政府定為“禍亂罪魁”而斬首。同治帝嶽父,蒙古狀元崇绮聽聞一家老小閉門自焚的噩耗後自缢于保定蓮池書院,并沒有王公大臣死傷無數的說法。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王宮大臣死傷無數,為何後宮嫔妃安然無恙?

反倒是在議和期間,清政府對第一批“禍亂罪魁”的進行中死了不少王公大臣。莊親王載勳、都察院左都禦史英年、刑部尚書趙舒翹,賜令自盡;禮部尚書啟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山西巡撫毓賢,立即正法;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流放新疆,永遠監禁;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剛毅,斬立決,因已經病故的原因,追奪原官;大學士徐桐、前四川總督李秉衡,斬監候,因兩人已經自殺并革職,撤銷一切恤典;甘肅提督董福樣,即行革職。四個月後又頒布了第二批“罪魁”56人,多為巡撫、布政使類的中進階官員。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王宮大臣死傷無數,為何後宮嫔妃安然無恙?

可能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罪魁禍首的名單上沒有慈禧太後的名字。原本聯軍真的把慈禧放在名單裡,可經過李鴻章和慶王奕劻的極力斡旋,最終把慈禧的名字從名單中删除。畢竟她還是這個國家的臉面,逼急了難免落得個魚死網破的結局,這不是洋人希望看到的結果,他們是希望能從腐朽沒落的清王朝擷取源源不斷的财富與利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