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乃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及集大成者,其所著的《洛神賦》、《七哀詩》、《白馬篇》等皆乃名篇,享譽古今,得後世之人所贊。曹操在世之時,作為繼承家業者,曹植一直以來是有力的競争者,這讓曹丕為之忌憚,而曹植的才華亦是讓曹丕為之嫉妒,曹丕稱帝後便心生欲除曹植的想法,故而設下局,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作出一首詩,妄圖殺掉曹植。

曹丕人物影視形象(圖)
曹植對于曹丕之做法非常之傷心,兄弟走到這種地步亦非其所願,無奈之下,曹植以其才華應對曹丕的“毒辣與無情”,未及七步之遙,曹植吟詩而作:“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除了是個帝王外,也是個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之人,亦為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曹植所作詩歌之意,他豈會不知,豈能不了解?聽聞曹植所作詩,曹丕非常有感觸,對于自己的舉動慚愧不已,于是他沒有為難曹植,而是選擇放了曹植。這便是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曹植之才可見之高,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對曹植如此評價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鬥”。
曹植人物影視形象(圖)
曹植七步成詩,為人所贊。無獨有偶,筆者悔昔再講一位有才之人,此人乃清朝名人,亦如曹植般有才,被世人稱為“嶺南第一才子”。他便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詩人、教育家、書法家,政聲廉明的清官宋湘。宋湘打小就聰慧,是有名的神童,在其教書先生父親的影響熏陶之下,宋湘讀書勤奮,博覽群書。宋湘9歲能文,出口成章,12歲童試名列榜首,後來鄉試又是奪得魁首榮獲解元,會試時宋湘中二甲進士,被朝廷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宋湘,才華橫溢,涉獵極廣,詩、教育、書法、對聯等樣樣精通,尤其是擅長對對聯,他的五步成聯故事更是為人所熟知,為後世之人所贊揚。
宋湘的父親隻是私塾裡的一個教書匠,收入微薄,故而宋湘自小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之中。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宋湘決定遠赴廣州參加考試,奈何家中窮得叮當響,無法準備充足盤纏。當他行經至惠州時,身上的盤纏已是用得一幹二淨,而距離廣州還很遠,怎麼辦?宋湘想了半天,隻好求助于惠州知府。時任惠州知府者乃伊秉绶,伊秉绶亦為當時名士,清代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亦喜歡對對聯。
對于宋湘的名聲,伊秉绶早有耳聞,如今,他來求助于自己,這個忙是要幫的,但是對于宋湘的才華隻是耳聞,欲要試探一二,看宋湘是不是真材實料。于是他對宋湘說:“聽聞你才高八鬥,我這裡有一題考考你,如果你做出來了,那麼我一定資助你,給你足夠的盤纏助你去考試。”
清代人物影視形象(圖)
宋湘說:“但請知府大人出題!”
伊秉绶說:“我這題是想讓你寫對聯,要求是你必須在五步之内完成,所作之聯中必須要含有東南西北四字。”
宋湘走了幾步,略作思考,未及五步便揮筆而書,寫道:“南嶺古人瞻北鬥;東坡今日住西湖。”伊秉绶看罷,驚歎不已,對于宋湘之才由衷佩服與贊歎,後履行諾言,資助了宋湘,使其順利參加了考試。
宋湘五步成聯的故事雖沒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有名,傳播更廣,但後世卻常将二者故事并列,以作贊譽:“曹植七步成詩,宋湘五步成聯”。(文:悔昔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