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乃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及集大成者,其所著的《洛神赋》、《七哀诗》、《白马篇》等皆乃名篇,享誉古今,得后世之人所赞。曹操在世之时,作为继承家业者,曹植一直以来是有力的竞争者,这让曹丕为之忌惮,而曹植的才华亦是让曹丕为之嫉妒,曹丕称帝后便心生欲除曹植的想法,故而设下局,要求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作出一首诗,妄图杀掉曹植。

曹丕人物影视形象(图)
曹植对于曹丕之做法非常之伤心,兄弟走到这种地步亦非其所愿,无奈之下,曹植以其才华应对曹丕的“毒辣与无情”,未及七步之遥,曹植吟诗而作:“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除了是个帝王外,也是个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之人,亦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植所作诗歌之意,他岂会不知,岂能不理解?听闻曹植所作诗,曹丕非常有感触,对于自己的举动惭愧不已,于是他没有为难曹植,而是选择放了曹植。这便是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曹植之才可见之高,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对曹植如此评价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曹植人物影视形象(图)
曹植七步成诗,为人所赞。无独有偶,笔者悔昔再讲一位有才之人,此人乃清朝名人,亦如曹植般有才,被世人称为“岭南第一才子”。他便是清代中期著名的诗人、教育家、书法家,政声廉明的清官宋湘。宋湘打小就聪慧,是有名的神童,在其教书先生父亲的影响熏陶之下,宋湘读书勤奋,博览群书。宋湘9岁能文,出口成章,12岁童试名列榜首,后来乡试又是夺得魁首荣获解元,会试时宋湘中二甲进士,被朝廷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宋湘,才华横溢,涉猎极广,诗、教育、书法、对联等样样精通,尤其是擅长对对联,他的五步成联故事更是为人所熟知,为后世之人所赞扬。
宋湘的父亲只是私塾里的一个教书匠,收入微薄,故而宋湘自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之中。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宋湘决定远赴广州参加考试,奈何家中穷得叮当响,无法准备充足盘缠。当他行经至惠州时,身上的盘缠已是用得一干二净,而距离广州还很远,怎么办?宋湘想了半天,只好求助于惠州知府。时任惠州知府者乃伊秉绶,伊秉绶亦为当时名士,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亦喜欢对对联。
对于宋湘的名声,伊秉绶早有耳闻,如今,他来求助于自己,这个忙是要帮的,但是对于宋湘的才华只是耳闻,欲要试探一二,看宋湘是不是真材实料。于是他对宋湘说:“听闻你才高八斗,我这里有一题考考你,如果你做出来了,那么我一定资助你,给你足够的盘缠助你去考试。”
清代人物影视形象(图)
宋湘说:“但请知府大人出题!”
伊秉绶说:“我这题是想让你写对联,要求是你必须在五步之内完成,所作之联中必须要含有东南西北四字。”
宋湘走了几步,略作思考,未及五步便挥笔而书,写道:“南岭古人瞻北斗;东坡今日住西湖。”伊秉绶看罢,惊叹不已,对于宋湘之才由衷佩服与赞叹,后履行诺言,资助了宋湘,使其顺利参加了考试。
宋湘五步成联的故事虽没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有名,传播更广,但后世却常将二者故事并列,以作赞誉:“曹植七步成诗,宋湘五步成联”。(文:悔昔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