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看到孩子把自己新買的口紅,當蠟筆到處畫,心疼不已,沖着孩子大吼。
女兒玩得正起勁,這一聲吼,把她吓得一哆嗦,小臉瞬間蒼白,大大的眼睛瞬間噙滿淚花。“哇”地一聲哭了起來,聲音撕心裂肺。
這樣的場景在每個家庭中都上演過。當媽的,有幾個沒吼過孩子呢?
很多人認為,吼一下沒什麼大不了,誰小時候沒被吼過,吼完,孩子不還是好好的。
一、看不到傷害,不代表沒有傷害
01、被吼的孩子,大腦會越來越笨
之前看過一個媽媽教孩子寫作業。
一開始孩子隻是不了解題意。媽媽帶着怒氣讀題,并不斷反問孩子聽懂了沒?
每讀一句,音量就擡高一些。
等讀到最後一句,孩子已經懵了,坐在那一動不動。

媽媽更生氣,恨鐵不成鋼地數落孩子,聲音又高出了幾分呗。
眼看媽媽氣急敗壞,即将爆發,女兒趕緊讀了一遍題。
結果太緊張,把題目都讀錯了。媽媽氣得直呼頭疼,“你怎麼這麼笨呀!”
隻要輔導過孩子做作業的家長,應該都深有體會:
你越着急,孩子越迷糊。
知乎網友說:小時候,我爸爸在吼我的時候,我壓根聽不清他在說什麼。
吼叫,與其說是一種教育,不如說是一種暴力幹擾。
如果父母經常這樣吼孩子,會對孩子的大腦造成終身傷害。
美國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和他的團隊,十幾年來,對父母言語攻擊的長期傷害進行過大量研究。
他們的研究發現:
曾經遭受過父母言語暴力的成年人的大腦,韋尼克區(主要負責了解口語)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配接減少。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接配接越少,會導緻一個人的語言了解能力變差。
另外,父母語言暴力,還會導緻孩子海馬體的某些部位的體積減少。海馬體是記憶形成的關鍵腦區。也就是經常被語言暴力的孩子,記憶力會變差。
是以,經常吼孩子,隻會讓孩子越來越笨,成績越來越差。
02、被吼的孩子,更容易抑郁、自卑
演員陳喬恩不止一次被批評“情商低”“脾氣暴”,連合作演員都不爽她。
陳喬恩在一次次接受采訪時,說起對自己媽媽的感覺,她坦言:
“小時候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講話,怕她會打我”。
說到這些,她整個人都處于應激狀态,顯得很緊張。
她說,20歲之前沒敢主動拉過媽媽的手,現在長大了,她和媽媽之間的隔閡依然無法逾越。
大量的心理學研究還發現,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語暴力的孩子,成年後更有可能出現抑郁症、焦慮症,自卑情結等精神問題。
03、被吼的孩子,更叛逆
心理學上有個「超限效應」:
當一個人受到刺激過多、過強、時間過長時,内心就會滋生不耐煩,叛逆的情緒。
當父母整天唠叨孩子,大聲訓斥孩子,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形成“免疫”,「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當他發現自己長大有力量了,就會跟你頂嘴、對着幹。
電視劇《老爸當家》中,杜杜換鞋時,不小心碰到懷孕的媽媽,爸爸二話不說把她一頓吼。
委屈的杜杜,跟爸爸大吵一架後離家出走了。
路上遇到一個陌生男生,三言兩語就跟着人家去了酒吧。
喝得醉醺醺時,她賭氣說:我也給他懷一個!
16歲的女孩,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反擊爸爸的吼叫,實在讓人惋惜。
孩子小時候,父母吼兩聲,他隻能用哭和不吭聲來表達抗議。
可等他長大了,有力量了,就會用更極端的方式來還擊。
二、這樣“戒吼”更有效
01、放低音量
下面這個爸爸面對女兒的不當行為,卻完全是另一種做法。
《少年派》中,林妙妙嫌棄自己父親的職業,逼着父親換工作。
林妙妙的媽媽氣急之下,打了女兒一巴掌。怒斥她“沒良心”。
林妙妙的爸爸見狀,沒有怒火中燒,而是抱住有些失控的女兒,等她冷靜下來,再和她解釋前因後果。
林妙妙最終了解了爸爸這份工作的意義,并以爸爸為傲。
這種低聲的教育,讓孩子更容易聆聽,也減少不必要的家庭沖突。
北大教授錢志亮曾經說過: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越認真,教育效果越好。
狂風暴雨隻能帶來摧殘,和風細雨才能哺育幼苗成長。
02、按下暫停鍵
作家娜塔莉·布朗有三個孩子,7歲的貝爾、4歲的米蘭和2歲的戈爾德,經常打鬧,吵架,弄得家裡雞飛狗跳。
但她卻很少大聲呵斥孩子,總是和生和氣地和孩子溝通。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原來,每次和孩子發生沖突時,為了不發火,她都會躲到衛生間裡深呼吸。
等自己平靜下來,再去解決孩子之間搶遙控器、搶玩具、拔頭發等紛争。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一般不會超過12秒。
是以當自己火冒三丈時,給情緒按下暫停鍵。躲過這12秒,就會風平浪靜。
當我們恢複理智,保持平靜時,往往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03、如果實在沒忍住,吼了孩子,一定要善後
蒙台梭利說過: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吼孩子一時發洩了我們的憤怒情緒,但我們的一時“爽”,卻給孩子造成了不可磨滅的“痛”。
如果忍不住吼了孩子,請及時善後,放下身段,跟孩子道歉,把傷害降到最小。
告訴他:
“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從來沒有減少,媽媽不該向你發脾氣,下次媽媽會好好說話的。”
吼完孩子,我們需要自我疏理,追蹤自己情緒的來源,就像剝洋蔥一樣,看見真實的抗拒。并思考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怎麼從容處理。
寫在最後的話:
當然,對于大多數父母來說,戒吼不是知道了方法,立馬就能做到的。
但道阻且長,行則将至。
相信每一個愛孩子,有責任心的父母,都會抱着一顆自我成長的心,在一次次自我療愈中,到達不吼不叫的彼岸。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點贊,轉發,讓更多人育兒路上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