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王朝中老八呼聲最高,為何卻被康熙踢出了儲君候選名單之中?

相信不少朋友應該都看過《雍正王朝》這部劇,劇中“九子奪嫡”的戲份堪稱是精彩絕倫,此次的皇位争奪戰直到雍正即位後才暫時宣告結束,然而雍正登基後,圍繞皇權的争奪依舊沒有停止,八爺黨在暗中虎視眈眈,最後竟想通過恢複八王議政來幹預朝局,好在關鍵時刻老十三胤祥出面将陰謀挫敗,八爺黨這才黯然的退出了政治舞台。

雍正王朝中老八呼聲最高,為何卻被康熙踢出了儲君候選名單之中?

作為康熙第八個兒子,胤禩素有八賢王之美譽,在太子胤礽被廢後,朝中就以老八的呼聲最高,甚至後來八王議政逼宮時,朝中不少大臣都站在了胤禩這一邊,對于這麼一位能幹的皇子,為何康熙始終都将他排斥在儲君的候選名單之外呢?

說到老八不入康熙法眼的原因,筆者大概想到了幾條,如有不足,大家可以補充一二。

首先一點原因便是損公肥私

在電視劇開篇之中就提到黃河發大水,康熙端坐在金銮殿中,等待衆皇子和大臣議事,這時的太子胤礽剛和庶母鄭春華偷完情,匆匆趕來大殿,面對康熙的問話,胤礽還沉浸在鄭春華的溫柔鄉中沒緩過神來,一時間是詞不達意,漏洞百出。

反觀老八胤禩慷慨陳詞,先後提出了調糧和撥款等計劃,結果被老四胤禛在殿上狠狠打臉。

原來國庫早已空虛,剩下的存銀隻有五十萬兩,糧食也嚴重不足,老八提的所謂調糧撥款的計劃純屬空中樓閣,根本無法實施,不得已,康熙隻能派老四和老十三前往江南赈款救災,而之後大清著名的國庫虧空案也逐漸浮出水面。

胤禛在清理戶部時,發現國庫虧空十分嚴重,當時各級官吏竟将國庫的一千多萬兩借出去挪用了,那這麼多錢是怎麼借出去的?又是誰借出去的?說到底都和老八胤禩脫不了幹系。

黃河發大水之前,康熙讓胤禩掌管戶部,但胤禩卻利用手中職權,大開友善之門,用國庫的存銀收買人心,當時各級官員有錢的沒錢的,隻要需要錢,就會到國庫借,老八就這樣直接把國庫給掏空了,是以這就有了一場黃河大水,朝廷拿不出錢的窘狀。

雍正王朝中老八呼聲最高,為何卻被康熙踢出了儲君候選名單之中?

一千多萬兩的庫銀,借出去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這些年老八用他打造的慷慨人設,為自己赢得了八賢王的美譽,是以在推舉新太子時,朝中呈現了一邊倒的趨勢,諸多大臣紛紛站在了胤禩這邊。

康熙發現國庫被掏空後,這追繳庫銀已是勢在必得,這時如果老八主動站出來将功補過,康熙還能高看他一眼,奈何老八成了縮頭烏龜,直接舉薦老四出來給他擦屁股,這裡就明顯看出老八胤禩擔當不足了,這也是康熙不願意把大清江山交給他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提胤禩誘供坑太子一事,實屬損人利己

老八成立八爺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奪嫡,阻礙他成功道路的最大絆腳石就是太子胤礽,八爺黨耳目衆多,太子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他們的關注之下,這就導緻太子有許多把柄被胤禩他們攥在手裡。

康熙晚年因為九子奪嫡的緣故,已是心力交瘁,他倦于理政,就把國家暫時交給太子打理,結果這個太子不僅沒有做出政績,反而把朝局搞得一團糟。

面對國庫空虛的問題,胤礽不僅沒有及時止損,反而和那些無良的貪官一樣向國庫借錢,後來朝廷開始了追繳庫銀的行動,太子為了還債,填補窟窿,開始賣官鬻爵,結果還醞釀了刑部的一大冤案。

對于這件駭人聽聞,冒名頂替的特大冤案,康熙本想讓老四牽頭審理,偏偏老八看到了扳倒太子的機會,開始趨之若鹜,還積極請教佟國維,讓他幫忙争取,加上老四故意“生病”配合,老八胤禩終于接過了這個燙手山芋。

雍正王朝中老八呼聲最高,為何卻被康熙踢出了儲君候選名單之中?

身為四爺府中料事如神的邬思道之是以不讓四爺接手這個案子,主要還是因為太子牽扯其中,查的淺了,沒效果,查得深了,一旦查到了太子頭上,恐動搖朝廷根基,弄不成還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老八向來足智多謀,卻還是被迷了心智,他可勁的坑太子,還夜審肖國興,矯诏說是皇帝的意思,讓肖國興寫了揭發太子的奏折,連夜上奏給了康熙,這讓康熙不由大吃一驚,和張廷玉商量過後,最終将肖國玉配置設定到了甯古塔,至此案子草草了結。

在路上肖國興抱怨八爺失信于人,圖裡琛把這件事彙報給了康熙,氣的康熙大罵老八其心可誅,就此老八徹底失去了聖心眷顧,再無緣皇儲之位。

第三點,欠人情太多,于社稷不安

康熙以仁厚治國,老八處處學他,結果方式用得不對,他隻知道一味地收買人心,卻忽視了這根本不是治國之道,是以康熙在臨終前強調,老八以寬仁治國必然會誤事。

老八以寬仁收買人心的方式有以下幾種,其一,用國庫銀子做人情,前文提到,老八硬生生把國庫給掏空了,而這個惡劣影響直到雍正即位都沒有徹底解決,更為嚴重的是,朝中各省官員紛紛效仿,掏空了地方庫銀,導緻雍正西北用兵時,沒有饷銀,隻能抄了江甯、蘇州織造幾個大家族,才勉強湊齊了軍饷。

其次給别人封官許願,欠下太多人情。八爺黨的核心是以胤禩為首的幾位皇子,再之後如上書房首輔佟國維、馬齊和各衙門的重量級官員,都與老八交往密切,八爺黨的勢力還滲透進了各省的地方官,比如總督、巡撫、布政使等等。

雍正王朝中老八呼聲最高,為何卻被康熙踢出了儲君候選名單之中?

在康熙一廢太子時,明诏令京官和地方官推舉新太子,結果八爺黨上下串聯,還内外勾結,幾百名官員聯名上折子推薦老八成為太子,這種一邊倒的奇觀令康熙都為之動容。

老八封官許願的做法着實惹怒了康熙,要知道握着從龍之功的官員必然會驕縱跋扈,難以管束,這會讓腐敗的吏治更加不堪,是以康熙絕對不會将皇位傳于老八。

曆朝曆代的帝王為了讓繼位的新君更好的駕馭那些能臣,往往會刻意打壓一些大臣,好讓新君登基後提拔重用,《雍正王朝》中,康熙臨終前把張廷玉和馬齊降職,為的就是給雍正一個施恩的機會,而老八呢,他要是登基,這欠的一大波人情,到頭來不是誅殺大臣,就是國家被掏空,康熙洞若觀火,是不會讓老八繼位的。

反觀雍正則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孤臣,因為孤臣缺少擁立的人,也不會欠下人情,到頭來治國反倒是一身輕。

結語

老八胤禩雖有八賢王的美譽,卻做着犧牲國家利益的事情,康熙是斷然不會讓他繼承帝位的,而對八爺黨的放縱和支援,一方面是為了以後友善甄别處理,一方面是對雍正的曆練,如果他能成功應付這些局面,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坐穩皇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