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王朝中老八呼声最高,为何却被康熙踢出了储君候选名单之中?

相信不少朋友应该都看过《雍正王朝》这部剧,剧中“九子夺嫡”的戏份堪称是精彩绝伦,此次的皇位争夺战直到雍正即位后才暂时宣告结束,然而雍正登基后,围绕皇权的争夺依旧没有停止,八爷党在暗中虎视眈眈,最后竟想通过恢复八王议政来干预朝局,好在关键时刻老十三胤祥出面将阴谋挫败,八爷党这才黯然的退出了政治舞台。

雍正王朝中老八呼声最高,为何却被康熙踢出了储君候选名单之中?

作为康熙第八个儿子,胤禩素有八贤王之美誉,在太子胤礽被废后,朝中就以老八的呼声最高,甚至后来八王议政逼宫时,朝中不少大臣都站在了胤禩这一边,对于这么一位能干的皇子,为何康熙始终都将他排斥在储君的候选名单之外呢?

说到老八不入康熙法眼的原因,笔者大概想到了几条,如有不足,大家可以补充一二。

首先一点原因便是损公肥私

在电视剧开篇之中就提到黄河发大水,康熙端坐在金銮殿中,等待众皇子和大臣议事,这时的太子胤礽刚和庶母郑春华偷完情,匆匆赶来大殿,面对康熙的问话,胤礽还沉浸在郑春华的温柔乡中没缓过神来,一时间是词不达意,漏洞百出。

反观老八胤禩慷慨陈词,先后提出了调粮和拨款等计划,结果被老四胤禛在殿上狠狠打脸。

原来国库早已空虚,剩下的存银只有五十万两,粮食也严重不足,老八提的所谓调粮拨款的计划纯属空中楼阁,根本无法实施,不得已,康熙只能派老四和老十三前往江南赈款救灾,而之后大清著名的国库亏空案也逐渐浮出水面。

胤禛在清理户部时,发现国库亏空十分严重,当时各级官吏竟将国库的一千多万两借出去挪用了,那这么多钱是怎么借出去的?又是谁借出去的?说到底都和老八胤禩脱不了干系。

黄河发大水之前,康熙让胤禩掌管户部,但胤禩却利用手中职权,大开方便之门,用国库的存银收买人心,当时各级官员有钱的没钱的,只要需要钱,就会到国库借,老八就这样直接把国库给掏空了,因此这就有了一场黄河大水,朝廷拿不出钱的窘状。

雍正王朝中老八呼声最高,为何却被康熙踢出了储君候选名单之中?

一千多万两的库银,借出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年老八用他打造的慷慨人设,为自己赢得了八贤王的美誉,所以在推举新太子时,朝中呈现了一边倒的趋势,诸多大臣纷纷站在了胤禩这边。

康熙发现国库被掏空后,这追缴库银已是势在必得,这时如果老八主动站出来将功补过,康熙还能高看他一眼,奈何老八成了缩头乌龟,直接举荐老四出来给他擦屁股,这里就明显看出老八胤禩担当不足了,这也是康熙不愿意把大清江山交给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提胤禩诱供坑太子一事,实属损人利己

老八成立八爷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夺嫡,阻碍他成功道路的最大绊脚石就是太子胤礽,八爷党耳目众多,太子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他们的关注之下,这就导致太子有许多把柄被胤禩他们攥在手里。

康熙晚年因为九子夺嫡的缘故,已是心力交瘁,他倦于理政,就把国家暂时交给太子打理,结果这个太子不仅没有做出政绩,反而把朝局搞得一团糟。

面对国库空虚的问题,胤礽不仅没有及时止损,反而和那些无良的贪官一样向国库借钱,后来朝廷开始了追缴库银的行动,太子为了还债,填补窟窿,开始卖官鬻爵,结果还酝酿了刑部的一大冤案。

对于这件骇人听闻,冒名顶替的特大冤案,康熙本想让老四牵头审理,偏偏老八看到了扳倒太子的机会,开始趋之若鹜,还积极请教佟国维,让他帮忙争取,加上老四故意“生病”配合,老八胤禩终于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雍正王朝中老八呼声最高,为何却被康熙踢出了储君候选名单之中?

身为四爷府中料事如神的邬思道之所以不让四爷接手这个案子,主要还是因为太子牵扯其中,查的浅了,没效果,查得深了,一旦查到了太子头上,恐动摇朝廷根基,弄不成还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老八向来足智多谋,却还是被迷了心智,他可劲的坑太子,还夜审肖国兴,矫诏说是皇帝的意思,让肖国兴写了揭发太子的奏折,连夜上奏给了康熙,这让康熙不由大吃一惊,和张廷玉商量过后,最终将肖国玉分配到了宁古塔,至此案子草草了结。

在路上肖国兴抱怨八爷失信于人,图里琛把这件事汇报给了康熙,气的康熙大骂老八其心可诛,就此老八彻底失去了圣心眷顾,再无缘皇储之位。

第三点,欠人情太多,于社稷不安

康熙以仁厚治国,老八处处学他,结果方式用得不对,他只知道一味地收买人心,却忽视了这根本不是治国之道,因此康熙在临终前强调,老八以宽仁治国必然会误事。

老八以宽仁收买人心的方式有以下几种,其一,用国库银子做人情,前文提到,老八硬生生把国库给掏空了,而这个恶劣影响直到雍正即位都没有彻底解决,更为严重的是,朝中各省官员纷纷效仿,掏空了地方库银,导致雍正西北用兵时,没有饷银,只能抄了江宁、苏州织造几个大家族,才勉强凑齐了军饷。

其次给别人封官许愿,欠下太多人情。八爷党的核心是以胤禩为首的几位皇子,再之后如上书房首辅佟国维、马齐和各衙门的重量级官员,都与老八交往密切,八爷党的势力还渗透进了各省的地方官,比如总督、巡抚、布政使等等。

雍正王朝中老八呼声最高,为何却被康熙踢出了储君候选名单之中?

在康熙一废太子时,明诏令京官和地方官推举新太子,结果八爷党上下串联,还内外勾结,几百名官员联名上折子推荐老八成为太子,这种一边倒的奇观令康熙都为之动容。

老八封官许愿的做法着实惹怒了康熙,要知道握着从龙之功的官员必然会骄纵跋扈,难以管束,这会让腐败的吏治更加不堪,因此康熙绝对不会将皇位传于老八。

历朝历代的帝王为了让继位的新君更好的驾驭那些能臣,往往会刻意打压一些大臣,好让新君登基后提拔重用,《雍正王朝》中,康熙临终前把张廷玉和马齐降职,为的就是给雍正一个施恩的机会,而老八呢,他要是登基,这欠的一大波人情,到头来不是诛杀大臣,就是国家被掏空,康熙洞若观火,是不会让老八继位的。

反观雍正则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孤臣,因为孤臣缺少拥立的人,也不会欠下人情,到头来治国反倒是一身轻。

结语

老八胤禩虽有八贤王的美誉,却做着牺牲国家利益的事情,康熙是断然不会让他继承帝位的,而对八爷党的放纵和支持,一方面是为了以后方便甄别处理,一方面是对雍正的历练,如果他能成功应付这些局面,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坐稳皇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