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皖南事變”的禍兇是什麼結局?其中一支被這位大将全殲

“皖南事變”是中國一起嚴重的同室操戈事件。當時日軍正強占我們的大片國土,殘殺我們的同胞。國M黨不思抗戰,卻向抗日的新四軍舉起屠刀,以緻幾千新四軍戰士沒在抗日戰場上殺敵,卻倒在“自己”人的槍口下。

“皖南事變”的禍兇是什麼結局?其中一支被這位大将全殲

如此令“親者痛、仇者快”的愚蠢行為,竟然發生在正被日軍侵略的中國!一時間山河變色、日月無光,抗日前途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那些慘遭日軍欺淩、壓迫的同胞更是心如刀割、更加痛苦,解脫的希望頓時被腰斬。

在全國一片譴責聲中,那些向新四軍開槍的劊子手,竟然毫無愧疚之色,甚至在幾年後,還厚顔無恥的說“再打一個茂林”。(茂林,“皖南事變”中新四軍被伏擊的地方)。

“皖南事變”的禍兇是什麼結局?其中一支被這位大将全殲

說這話的是國M黨52師,“皖南事變”的罪魁禍首。

該師是國M黨中央嫡系,武器先進,官兵驕橫,在華東一直與新四軍摩擦不斷。“皖南事變”時充當急先鋒,成為殘殺兄弟的劊子手。

事變後,該師仍然不斷制造沖突,妄圖搶占新四軍地盤,阻止新四軍發展。

這種專搞兄弟殘殺的不恥行為嚴重影響了抗日大局,日本人正求之不得。很多人是以對抗日變為觀望、徘徊,甚至失去了信心。

1945年初,粟裕率領部隊到達浙江的天目山地區,準備在當地建立新的抗日根據地。

“皖南事變”的禍兇是什麼結局?其中一支被這位大将全殲

天目山介于上海、南京、杭州之間,一旦新四軍在此建立根據地,就像在日、僞統治的心髒地區打入了一根大鐵釘。如果周圍的國M黨軍隊也積極抗日,将直接震動日、僞的核心統治。

但遺憾的是,國M黨頑固派絲毫不考慮抗日,而是與新四軍搶地盤。粟裕剛剛到達,就糾集5個團氣勢洶洶而來。好在粟裕早有準備,稍一交手就給它們當頭一棒,消滅它1000 多人,還占領了孝豐縣城。

吃了悶棍的頑固派不思悔改,又集合2個師以及所謂的忠義救國軍共12個團,向孝豐縣城包圍而來。在2個師中,就有“皖南事變”中欠下累累血債的52師。

“皖南事變”的禍兇是什麼結局?其中一支被這位大将全殲

面對頑固派優勢兵力的多路進攻,粟裕集中絕大部分兵力,攥成一個大鐵錘,照着52師狠狠的砸過去。

粟裕這一錘子砸得好不厲害,52師被打得幾乎散了架,一個團被全部報帳。其它各路敵軍看得都怕了,趕緊撤退,頑固派的第二次進攻又被粉碎。

經過兩次交手後,粟裕已經在天目山地區站穩了腳跟。而此時的日軍已經窮途末路,太平洋上的海軍精銳悉數被殲,在華的陸軍也兵力緊張,失去了往日的嚣張。跟八路軍、新四軍陣地接壤的日軍,整天龜縮在碉堡裡,連頭都不敢随意冒出來。

“皖南事變”的禍兇是什麼結局?其中一支被這位大将全殲

如果國M黨能在此時大膽向日軍進攻,日軍将顧此失彼、四處告急。

然而遺憾的是,國M黨沒有調動任何軍隊向日軍進攻,反而把大量的軍隊調往八路軍、新四軍的根據地周圍,光天目山地區,就來了整整14個師,而52師又是其中之一。

此時天目山的新四軍雖然站穩了腳跟,但已經接連打了兩次大仗,急需修整。尤其更加困難的是:兵力沒有任何增多,仍然是粟裕帶過來的那些部隊。

面對齊頭并進的強大敵軍,粟裕避開鋒芒,誘使它們不斷前進,慢慢消磨它們的銳氣。

敵軍開始是齊頭并進,但被粟裕誘使後,很快就亂了隊形,尤其是52師,顯得急不可耐。

該剛剛被殲滅一個團,但還沒吸取經驗教訓,仍然沉浸在“皖南事變”的“喜悅”中,大言不慚的說“再打一個茂林”。

但曆史再也不會給52師“一個茂林”了,反而是粟裕為它們精心準備的大口袋。

當52師風風火火沖進孝豐城後,等待它們的不是搶到頭功的喜悅,而是新四軍的四面包圍。葉飛、王必成、陶勇幾員猛将對孝豐城如探囊取物,三下兩下就把它拿下。剛進城的52師,把2個團作了陪葬品。

“皖南事變”的禍兇是什麼結局?其中一支被這位大将全殲

此時52師3個團都已經被殲,但不久後,國M黨補充兵力,重建了52師。

重建後的52師已經遠沒有昔日的輝煌,也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國M黨一片風聲鶴唳,而52師,也來到了它的最後關頭。在安徽離茂林不遠的廣德地區,慌不擇路的52師終于被粟裕指揮的三野追上,走完了它的最後一程,從此壽終正寝。

52師本是一支抗日部隊,曾多次與日軍血戰,但在華東卻與新四軍四處摩擦,嚴重影響了抗日大局。尤其在“皖南事變”中充當殘殺兄弟的劊子手,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頁,實在令人遺憾。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也是一個曾經飽受欺淩、壓迫的民族。無數次反抗外國侵略者的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全民族團結一緻,才能抗敵禦辱,保衛勝利果實。否則,就是自毀長城。

更多精彩:

25人一起參軍,半年後就犧牲24人,僅剩的1人成為美軍的克星

此國曾是超級大國,以兇悍著稱,但在北韓卻被志願軍痛扁

中國怎麼能打敗美國?志願軍這一簡單戰法,就令美軍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