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的年齡增長,對過往舊事會時不時出現在腦海裡,特别是一些美好的事物,回憶起來尤其強烈。我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每到周日,我的在周村工作的小姨便會回來,幫助外祖父看我這個小孩,順便在做一些家務。小姨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帶些好吃的,其中就有工作地特産周村燒餅。由于,香甜可口,又在當時一等一的小吃。我便處處顯擺,小夥伴們眼饞不已,時間一長,便惹了衆怒。外祖父讓我在家吃,嚴禁在外顯擺了。
周村燒餅是我們山東淄博的一種傳統小吃。因為出産在淄博的周村區,因而得名。其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而酥禮羅列,薄似樹葉,酥脆異常。周村燒餅以小麥粉,白砂糖為原料,以傳統工藝制作而成。制成後,薄如秋葉,形似滿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富有營養,老少皆宜。2008年,周村燒餅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周村燒餅制作即是技術也是藝術。全部是手工制作,現代的機械無法替代。每個面劑标準為12克,可制成直徑15厘米,厚度為一點五毫米的燒餅面壞。必須用高溫280度的烤爐烤制而成。取一塊面劑,以水潤滑,手腕手掌均勻用力,20分鐘100多個劑子,動作行雲流雲。周村燒餅面坯的延展塑形具有獨特魅力,見者都為之驚歎。手指面劑輕碾用力,順勢旋轉,要恰到好處,否則容易厚薄不均,甚至無法成形。面坯簿如紙,貼芝麻上爐,動作一氣呵成,時間不超過7秒,靈動指尖而成獨特美食。每一次周而複始的勞作,制作者用堅守和熱愛,真心對待每一份美味,讓簡單的食材變得生機盎然。
現在,我每年都能吃到幾次周村燒餅,味道還是兒時的記憶,每一次食用後,感覺又回到兒時,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年代。周村燒餅滋味,已變成童年的情懷,這種情懷已融入一生當中,相伴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