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觀超正的母親,怎能沒有能幹的兒子

作者:遊說曆史

#2021生機大會#古代聖賢的母親都比較強,有時候父親反而缺位。

嶽飛、孔子、歐陽修、孟子父親是誰?幾乎沒人知道。

01

王陵曾經是沛縣的豪強,被劉邦認作兄長。

楚漢之争中,王陵占據南陽一帶,很有勢力,項羽為了拉攏王陵,便扣押了王陵的母親在軍營中。

王陵無奈隻能派出使者前往拜見項羽,答應歸順。

王陵的母親請求親自送一下王陵的使者,臨行的時候王母對使者說的:“替我告訴王陵:好好侍奉漢王,漢王是個忠厚的長者,不要因為我而心生二心。”

說罷,王陵的母親拔劍自殺。

項羽一怒之下将王母的屍體扔進鍋裡煮了。

後來,王陵忠心耿耿追随劉邦,并被劉邦視為未來丞相的候選人。

《史記》記載:“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謹事漢王。漢王,長者也,無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

02

張湯執法嚴酷,深得漢武帝的器重和信賴,出任禦史大夫,地位僅次于丞相莊青翟。

有人盜走漢文帝陵墓中的财物,丞相莊青翟拉着禦史大夫張湯一起去向漢武帝謝罪。

張湯認為這不是自己的職責因而拒絕,是以丞相和屬下三位長史便謀劃陷害張湯,煽動人狀告張湯。

最終,張湯被逼自殺。

張湯非常清廉,死的時候家裡有五百兩金子,三位長史反複查證都是皇帝的賞賜,最終無法株連張湯的家人。

張湯兄弟子侄打算厚葬張湯,張湯的母親說道:“張湯是天子的大臣,被奸臣陷害而死,怎麼能夠厚葬!”

最終,他們把張湯的屍體放在牛車上,下葬的時候隻有棺木而沒有外椁。

皇帝聽聞此事,感慨地說道:“沒有這樣的母親,怎麼能生出這樣的兒子呢?”

漢武帝下來誅殺了丞相的三個長史,吓得丞相莊青翟自殺而死。

《漢書》記載:“昆弟諸子欲厚葬湯,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惡言而死,何厚葬為!”載以牛車,有棺而無椁。上聞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乃盡按誅三長史。丞相青翟自殺。”

03

隽不疑年輕時期,受到酷吏暴勝之器重,一舉破格提拔為青州刺史。

漢昭帝時期,隽不疑因挫敗燕王的謀反出任京兆尹,京城附近的官吏和百姓都非常畏懼。

但是隽不疑的母親則對其要求非常嚴格,希望其廣施仁政。

每次隽不疑出去視察州縣的犯罪案件回來,母親總要問他:“你這次有沒有平反的案件?拯救了幾個人啊?”

如果隽不疑審訊平反的冤假錯案很多,那麼母親就喜笑顔開,進食也會增加;

如果審訊的錯案很少,那麼母親就甩臉子,并且拒絕進食。

是以,隽不疑做官很有威嚴,卻不像暴勝之那樣被人稱作酷吏。

《漢書》記載:“京師吏民敬其威信。每行縣錄囚徒還,其母辄問不疑:“有所平反,活幾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為飲食言語異于他時;或亡所出,母怒,為之不食。故不疑為吏,嚴而不殘。”

04

宋初宰相魏仁浦,出身農民家庭,父親在其幼年便得病去世了。

有一次放學,魏仁浦看到母親四處奔走,借來一塊粗布,為自己趕制夏天的衣服。

魏仁浦感動地說道:“作為兒子不能供養母親,反而是母親借布給我做衣服,我怎麼能夠心安呢?!”

說罷,魏仁浦聲淚俱下。

年長以後,魏仁浦到洛陽求學,乘船渡過濟河的時候,将母親做的上衣脫下發誓:“此生不顯貴,絕不在渡此河。”

後魏仁浦官至宰相,寬厚大度,勤儉節約。

一個好母親多麼重要!

《宋史》記載:“幼孤貧,母為假黃缣制暑服,仁浦年十三,歎曰:‘為人子不克供養,乃使慈母求貸以衣我,我能安乎!’因慷慨泣下。辭母詣洛陽,濟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貴達,不複渡此!’”

05

東晉大将陶侃幼年家貧,由于沒有人脈,是以隻能在縣裡做小吏。

隆冬積雪時節,鄱陽郡孝廉範逵路過陶家做客。

倉促之間,陶侃家中拿不出酒菜。

陶侃的母親拿出剪刀剪斷長發,讓陶侃拿去換作酒菜招待,連範逵的仆人都招待的非常周到。

臨行的時候,陶侃送範逵百餘裡。

範逵感動地推薦陶侃到廬江太守張夔處任職,從此開啟了陶侃的開挂人生。

《晉書》記載:“鄱陽孝廉範逵嘗過侃,時倉卒無以待賓,其母乃截發得雙髲,以易酒肴,樂飲極歡,雖仆從亦過所望。”

陶侃曾做過管理漁業的小官,利用職務之便,弄到一壇子腌制的魚,興沖沖地跑去送給母親。

母親嚴肅地問:“哪裡來的?”

陶侃如實相告。

母親貼上封條,責備陶侃說道:“你身為官員,将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但對我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愁。”

《世說新語》記載:“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饷,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6

蘇轼小時候,父親蘇洵忙着遊曆四方,由母親程夫人照顧并教導讀書。

程夫人給蘇轼讀漢書裡面的《範滂傳》,深入淺出生動形象,自己也歎息流淚。

範滂是東漢末年的飽學之士,伸張正義鐵面無私被奸臣害死。

範滂死前臨危不懼與母親訣别:“我要魂歸黃泉,不能孝敬母親,希望母親能忍受分離的痛楚,不要增加哀傷。”

範滂的母親驕傲地說道:“能夠與李膺、杜密齊名,值了。長壽和好名聲怎麼能夠兼得呢!”

小蘇轼聽後拉着母親的手說道:“将來我長大了做一個範滂這樣的人,母親允許嗎?”

程夫人說道:“倘若你能做範滂,我又何嘗不能做一個範滂母親那樣的人呢?”

《宋史》記載:“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辄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範滂傳》,慨然太息,轼請曰:‘轼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