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峽故事:文豪歐陽修,感念被貶夷陵

作者:家常話天下

#尋找故事家#民間故事

每個人都有故事,每個地方,也都有它的趣聞轶事。

湖北宜昌,古時還是荊蠻之地,稱謂夷陵。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農曆八月,青年才俊歐陽修因“越職上書言事案",從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市),被貶到夷陵(今湖北宜昌)。

三峽故事:文豪歐陽修,感念被貶夷陵

宜昌歐陽修公園

歐陽修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父親歐陽觀,是四川成都的一個小官吏。童年,父死,母親鄭氏,帶着歐陽修兄妹三人,到湖北随州投靠親友,倍嘗人世的辛酸炎涼。

鄭氏母親知書達理。教歐陽修在河邊,以荻草為筆,以沙灘為紙,習書練字。這就是盛傳至今的“荻畫學書”。

一天。他在鄰居家裡的破筺裡,發現六卷<韓昌黎先生文集>,初翻數頁,就為唐代文豪:韓愈那深厚雄勃的文筆所折服,如獲至寶。他借回家精心研讀。不久便能朗朗背誦。

天聖七年(公元1029年),歐陽修23歲,赴京都汴梁,參加科考,連獲三個第一名。又經皇上親自主持的殿試,他榮選為甲科進士。歐陽修年青有為,連續七年留京為官,仕途順遂。

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近而立之年的歐陽修血氣方剛,因支援範仲淹的改革,被貶到夷陵任縣令。

三峽故事:文豪歐陽修,感念被貶夷陵

高山怪石

當時,長江三峽西陵峽處的夷陵州,還是一個“崇鬼神,尚巫風,未開化"得蠻荒之地。

據<東湖縣志>記載,歐陽修在夷陵,“教民禮讓″,“風移俗易",“使人畜分居"。他“初赴貶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複觀之,見其枉曲乖錯,不可勝數。乃仰天歎曰:荒遠小邑如是,天下固可知。爾後,遇事不敢忽也”。

政務之暇,他與朋友遊山水,寫詩唱合,在夷陵(湖北宜昌)留下了許多詩篇,讓我們有幸一睹唐宋八大家之首、大文豪歐陽修的傑作,湖北宜昌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禁不住歎古懷悠。

歐陽修的教化,為閉塞的窮山惡水,掃除了陋習 ,煥發了生機。

歐陽修的妙筆生花 ,讓高山峽谷,崎岖不平,世人厭棄的山鄉村野,成為了人們向往的美麗風景。

三峽故事:文豪歐陽修,感念被貶夷陵

登高望遠

地遠氣偏,愁煙苦霧,有友人的陪伴,歐陽修頓覺神清氣爽,他用心感悟山區的四季美好:“谷裡花開知地暖,林間鳥語做春聲"。“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贊揚苦寒之地:“風輕绛雪樽前舞,日暖繁花露下聞。"

青春得意,壯志滿懷的歐陽修,一下子從天堂墜入苦海:“荒煙幾家聚,瘦野幾刀田"。但他卻在夷陵山水間,陶冶了情操,開闊了胸懷。使他化抑郁為曠達,變消沉為進取。“荊楚先賢多勝迹",“不因貶谪豈能來!”視貶黜為幸運。在逆境中經受的磨砺,從夷陵底層群眾的生活中獲得的啟迪,為他後來重回朝庭,拜将入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擢拔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轼、蘇轍等一大批文學新秀,後人把他們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合稱“唐宋八大家",歐陽修是文豪中當之無愧的領袖人物。開創了宋朝的文化盛世!

三峽故事:文豪歐陽修,感念被貶夷陵

高山流水遇知音

歐陽修遠祖曾是廬陵大族,“廬陵事業起夷陵,眼界原從閱曆增”,清代詩人袁枚的<随園詩話>,也肯定了歐陽修因貶得興,其政績和詩文的崛起,始于宜昌夷陵,這确是中華文壇的千古佳話。

宜昌夷陵,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原本的苦寒荊蠻之地,變成了儒風興盛之所。歐陽修曾經遊曆過的地方,現在都開發成了旅遊區。浩蕩奔流的長江水,濡潤着兩岸人民,澤被着千年英才。

我們踏着近千年前,文豪歐陽修走過的山路,零距離的感受着他經過的心路曆程,高山大河都踩在腳下,沒有什麼能難倒我們:“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