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峡故事:文豪欧阳修,感念被贬夷陵

作者:家常话天下

#寻找故事家#民间故事

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地方,也都有它的趣闻轶事。

湖北宜昌,古时还是荆蛮之地,称谓夷陵。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农历八月,青年才俊欧阳修因“越职上书言事案",从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被贬到夷陵(今湖北宜昌)。

三峡故事:文豪欧阳修,感念被贬夷陵

宜昌欧阳修公园

欧阳修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父亲欧阳观,是四川成都的一个小官吏。童年,父死,母亲郑氏,带着欧阳修兄妹三人,到湖北随州投靠亲友,倍尝人世的辛酸炎凉。

郑氏母亲知书达理。教欧阳修在河边,以荻草为笔,以沙滩为纸,习书练字。这就是盛传至今的“荻画学书”。

一天。他在邻居家里的破筺里,发现六卷<韩昌黎先生文集>,初翻数页,就为唐代文豪:韩愈那深厚雄勃的文笔所折服,如获至宝。他借回家精心研读。不久便能朗朗背诵。

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欧阳修23岁,赴京都汴梁,参加科考,连获三个第一名。又经皇上亲自主持的殿试,他荣选为甲科进士。欧阳修年青有为,连续七年留京为官,仕途顺遂。

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近而立之年的欧阳修血气方刚,因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被贬到夷陵任县令。

三峡故事:文豪欧阳修,感念被贬夷陵

高山怪石

当时,长江三峡西陵峡处的夷陵州,还是一个“崇鬼神,尚巫风,未开化"得蛮荒之地。

据<东湖县志>记载,欧阳修在夷陵,“教民礼让″,“风移俗易",“使人畜分居"。他“初赴贬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曲乖错,不可胜数。乃仰天叹曰:荒远小邑如是,天下固可知。尔后,遇事不敢忽也”。

政务之暇,他与朋友游山水,写诗唱合,在夷陵(湖北宜昌)留下了许多诗篇,让我们有幸一睹唐宋八大家之首、大文豪欧阳修的杰作,湖北宜昌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禁不住叹古怀悠。

欧阳修的教化,为闭塞的穷山恶水,扫除了陋习 ,焕发了生机。

欧阳修的妙笔生花 ,让高山峡谷,崎岖不平,世人厌弃的山乡村野,成为了人们向往的美丽风景。

三峡故事:文豪欧阳修,感念被贬夷陵

登高望远

地远气偏,愁烟苦雾,有友人的陪伴,欧阳修顿觉神清气爽,他用心感悟山区的四季美好:“谷里花开知地暖,林间鸟语做春声"。“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赞扬苦寒之地:“风轻绛雪樽前舞,日暖繁花露下闻。"

青春得意,壮志满怀的欧阳修,一下子从天堂坠入苦海:“荒烟几家聚,瘦野几刀田"。但他却在夷陵山水间,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胸怀。使他化抑郁为旷达,变消沉为进取。“荆楚先贤多胜迹",“不因贬谪岂能来!”视贬黜为幸运。在逆境中经受的磨砺,从夷陵底层民众的生活中获得的启迪,为他后来重回朝庭,拜将入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擢拔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一大批文学新秀,后人把他们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合称“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是文豪中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开创了宋朝的文化盛世!

三峡故事:文豪欧阳修,感念被贬夷陵

高山流水遇知音

欧阳修远祖曾是庐陵大族,“庐陵事业起夷陵,眼界原从阅历增”,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也肯定了欧阳修因贬得兴,其政绩和诗文的崛起,始于宜昌夷陵,这确是中华文坛的千古佳话。

宜昌夷陵,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原本的苦寒荆蛮之地,变成了儒风兴盛之所。欧阳修曾经游历过的地方,现在都开发成了旅游区。浩荡奔流的长江水,濡润着两岸人民,泽被着千年英才。

我们踏着近千年前,文豪欧阳修走过的山路,零距离的感受着他经过的心路历程,高山大河都踩在脚下,没有什么能难倒我们:“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