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缇萦救父對中國法制程序的影響

作者:一擔隻有九十九

缇萦救父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詳。缇萦是中國法制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她的父親得罪權貴,蒙冤被判肉刑,她上書陳情,冒死向皇帝進言,痛陳肉刑之苦,願為官婢替父受刑。她的孝行感動皇帝,漢文帝不僅寬免其父,而且廢除了肉刑。

由于漢文帝采取的這一系列寬刑輕罰的措施,全國的風氣為之一變。告發他人隐私的風俗得到了轉變,議論他人的過失是一種恥辱。官員安心于政事,人民安居樂業,積蓄逐漸增多,人口逐漸增加。風俗習慣敦厚,法禁寬松,對于懷疑有犯罪行為的人從輕發落,刑事案件大大減少,以至于天下隻審理四百件案子。用史家的話說:“有棄置刑法不用的風氣。”不能不說這是封建社會的一個奇迹,也是漢文帝劉恒對司法文明的一個推動。

漢文帝廢除肉刑,既順應了民心,又為農業生産保全了更多的勞動力,有利于自身的統治,合乎曆史發展的潮流。而少女缇萦為父請命,不畏艱難,勇敢上書陳詞,為漢文帝廢除肉刑提供了契機,最終促成了肉刑的廢止。缇萦上書救父的事迹在曆史上被廣為傳頌,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曾由衷地贊歎道:“百男何憤憤,不如一缇萦!”還有人寫詩贊揚缇萦:“随父赴京曆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诏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