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0個古代女人是怎麼搞定男人的——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作者:位元組有趣

中國傳統社會重男輕女,無論在社會層面還是家庭層面,男性地位總要高于女性,女性成為了男性的附屬。中國自古是農業社會,如果家中沒有男丁,不但無法保障農業生産,還會受人恥笑,甚至遭人欺辱。中國上古時期,蔔辭中就有“生男為嘉,生女為不嘉”,是以在中國人的固有觀念中,女兒再多也不如一個兒子。二千多年的西漢,一個叫做淳于意的醫生曾說類似的話,但她小女兒用實際行動反駁了這句話,她的名字叫做缇萦(tí yíng)。

缇萦,複姓淳于,西漢臨淄人,名醫淳于意之女。淳于意早年做官,後來棄官行醫,醉心于醫道,救死扶傷,深受百姓愛戴。有一當地豪強邀他做家庭醫生,淳于意不願擔任,遭到豪強報複,淳于意被押解到長安受肉刑。幼女缇萦不忍父親含冤受苦,便一同前往,一路上悉心照料,并上書漢文帝,為其父鳴冤,并自願代父受刑。漢文帝深受感動,寬免了淳于意,并廢除了肉刑。缇萦救父的故事見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列女傳》等典籍。

150個古代女人是怎麼搞定男人的——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的父親淳于意原先是淄(zī)博的一名小吏,擔任過太倉長,負責管理糧倉。但是淳于意卻酷愛醫術,從小的願望是當一名醫生,是以他一邊工作一邊學醫。公乘陽慶是當地名醫,已過古稀之年,曾著有《黃帝扁鵲脈書》,是中醫脈案之宗。但是苦于沒人能夠繼承他的醫術,于是淳于意辭去官職,拜他為師,公乘陽慶将畢生所學全部傾囊相授,隻用三年,淳于意便成為一方名醫。許多人都來找他治病,有窮人,有富人,甚至還有王公貴族,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都曾召他做宮廷醫生,卻都被淳于意回絕,因為他要治的是全天下人的病。有一地方豪強幾次三番邀請淳于意做府中的家庭醫生,都被淳于意婉拒,豪強覺得很沒面子,于是對淳于意懷恨在心,發誓要教訓淳于意。淳于意做太倉長時,有一年災荒,由于家中孩子較多,糧食不夠吃,孩子們餓的哇哇直叫,他情急之下偷拿了倉中的糧食,因為斤兩不多,沒有被人揭發。後來,豪強買通縣官,翻出陳年舊賬,按照大漢律法,淳于意被判肉刑,要押解到都城長安受刑。

肉刑,包括括黥(qíng 刺面并着墨)、劓(yì 割鼻)、刖(yuè斬足)、宮(割勢)、大辟(即死刑)五種刑罰。從夏朝開始一直沿用到西漢初期。漢初的肉刑有黥 、劓、斬(左右趾)三類, 無論使用其中的哪一類刑罰,傷害都将伴随受刑者的一生。押解上京的那一天,淳于意身上帶了沉重的鐐铐,鎖在一個狹小的囚車中,神情憔悴,臉上露出無盡的悲傷。他的五個女兒為他送别,看到父親這般模樣,一個個潸然淚下。淳于意看着她們,既心疼,又無奈,他發出感慨:“生女不生男,關鍵時刻沒有一個管用的。”幾個女兒們聽完後,面面相觑,然後哭得更加悲傷。隻有小女兒缇萦止住哭聲,陷入了沉思。父親說這樣話,也怨不得父親,自古以來,無論家事、國事、天下事,哪一件事不是男人在掌控?若是父親有兒子,仇家怕兒子尋仇,也許就不會對父親貿然加害;如實家中有個兄弟,呈現在父親面前的就不會隻有幾個姐姐們的哭聲,哥哥弟弟或許正在安慰父親,商議着怎樣幫父親躲過難關。于是缇萦決定,要跟父親一同去京城,一路陪伴父親,為父親鳴不平。

150個古代女人是怎麼搞定男人的——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于是,她伴随父親走了一段艱難的囚徒之旅。缇萦一路上風餐露宿,忍受差役的白眼,父親可憐自己的小女兒,勸她回去,缇萦反而安慰父親,說事情一定會有轉機。就這樣,他們患難與共,彼此安慰,建立了更加親密的感情。抵達京城後,父親被收押到了監牢,缇萦四處為父親鳴不平。眼看着行肉刑的日子一天天臨近,自己還是一無所獲。缇萦悲從心來,一邊流淚一邊寫道:“父親淳于意做官時,當地的老百姓都稱贊他廉潔公正,如今犯法應當獲罪受刑。我為受刑的犯人感到悲痛,他們不能再長出新的肢體,即使他們想要洗心革面,也再沒有辦法了。是以我願意一生為婢,抵消父親的罪過,讓他有重新做人的機會。”

走投無路的缇萦決定告禦狀,她要将這封申訴書呈給當朝天子——漢文帝劉恒。但是皇帝哪裡是那麼好見的?經過多次的求情,終于有好心的官差告訴她,最近皇帝會外出打獵。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一個弱女子要想犯顔攔駕上書救父,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如果不成功,惟一的後果就是殺頭抄家,但是缇萦不怕,她早已把性命抛之腦後,就等着龍辇(niǎn)出現的那一刻。

150個古代女人是怎麼搞定男人的——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這天早晨,當嬌小柔弱、衣衫單薄、滿面愁容的缇萦,高舉狀書出現在皇帝面前時,皇帝也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心中生出了憐惜之情,立即吩咐左右接過她的書狀。仁慈善良的漢文帝看過狀書後,被缇萦冒死救父的精神所感動,第二天就下了一道诏書:“我聽說堯舜時無肉刑, 以特異的服飾象征五刑,以示恥辱,老百姓都不犯法,真是天下大治!如今法律規定了多種肉刑,仍然不能制止犯罪,這是誰的過錯呢?這難道不是因為我的德行淺薄教化不明嗎?因為我不能教化百姓而緻使愚民陷入罪刑,我很慚愧。《詩經》上說君子是萬民的父母,如今百姓犯法,我沒有教化他們卻先對他們處刑,即使他們想改過也不可能了,我很可憐蒼生。刑罰之酷以至于要斬斷肢體、在肌膚上刻字,受刑者終身受苦受辱,這樣的刑罰太殘忍太痛苦,有傷仁德!這哪裡是民之父母的本意!應當廢除肉刑,用其他刑罰來替代。”

肉刑自此被廢。不久,淳于意出獄,漢文帝派人将父女二人送回老家。缇萦上書救父的孝行傳遍了鄉裡,傳播了全國,成為了漢朝“孝道”的代言人。

漢朝“以孝治天下”,漢文帝更是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後曾經三年卧病在床,漢文帝不敢耽誤上朝,在上朝之後便來照顧母親,親自熬藥喂母親,陪母親聊天說話。晚上,母親睡下後他才敢合眼,第二天繼續上朝。在二十四孝當中,漢文帝位居孝子排行榜第二名。漢文帝同時又是一個仁慈的皇帝,小時侯的漢文帝見證過呂後的殘暴統治,看見過百姓的疾苦,再加上母親薄太後一直的教導,是以即位之處,漢文帝便實行了一系列的仁政,在曆史中素以“仁”著稱,以至于後世帝王偶有“仁德之舉”,便會被拿來與漢文帝相提并論。

缇萦救父的行為正好契合了漢文帝的“仁孝”思想,才會讓漢文帝有更深的感觸,為缇萦的孝心感動,為天下百姓所受的“肉刑”感到心痛。否則,肉刑的廢除可能要經過漫長的曆史時期。也正因為廢除了肉刑,漢文帝在曆代帝王、史學家以及老百姓心中,漢文帝仁君的形象才顯得更加光輝,令後人膜拜。

150個古代女人是怎麼搞定男人的——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缇萦救父的行為,也是對中國傳統的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思想的一種諷刺。幾千年來,天下有那麼多受肉刑的父親,有那麼多被溺愛的兒子,卻沒有一個像缇萦這樣的,敢于執筆谏言,冒死救父。而與呂後、武後、慈禧太後這樣的女主相比,缇萦沒有強大的權力;與花木蘭、梁紅玉這樣的女将相比,缇萦沒有強大的武力;與巴寡婦清、俞大娘這樣的女商人相比,缇萦沒有強大的财力。但是,缇萦卻有着一顆救父的誠心,一顆替父而死的決心,一顆令人感動的孝心。

兩百年後,缇萦救父的影響力依然強大,東漢史學家班固專門為此創作了一首五言詩《詠史》: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倉令有罪,就遞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茕茕(qióng qióng)。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阙(què)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聖漢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kuì)愦,不如一缇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