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有味道:今天說說“缇萦「tí yíng」救父”的故事

作者:Adam121

話說漢文帝因為自己出身卑微而又賦有同情心,是以他比較體諒老百姓,在任期間,他廢除了商鞅制定并延續下來的連坐制度,也就是一人犯罪,動不動就連祖宗十八代都要遭殃的這種。

曆史有味道:今天說說“缇萦「tí yíng」救父”的故事

此舉得到了老百姓一緻好評。漢文帝也覺得自己為民謀利,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是千古明君,喜悅心情盡管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但先在心裡暗爽了一把。

同時,此舉也意味着漢文帝想大刀闊斧地進行法律改革,這還隻是個前奏,接下來又發生了另外一件事兒,促使漢文帝又廢除了另外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刑罰—肉刑,顧名思義,就是拿你的肉體開刀,讓你生不如死,比如砍手砍腳啊,在身上刻字等等。

這事兒還要從一個人開始講,這個人叫淳于意,是齊國臨淄人,原本是個讀書人,因為喜歡醫學,經常給人治病,後來出了名被任命為臨淄的太倉長,拿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倉管,就是管理臨淄的倉庫,是以人們也習慣地把它稱為倉公。

曆史有味道:今天說說“缇萦「tí yíng」救父”的故事

淳于這個姓其實是來自于姜姓,據說這淳于氏是炎帝的後人。當年周武王滅掉商朝以後,把原來夏朝的一個姓姜的貴族封在山東省安丘縣,這個貴族在這個地方建立了周國,都城就叫淳于城,雖然是一個巴掌大的小國,但你别說它生命力還挺強,到了春秋時期,他又不知怎麼的複國了,這個國家就被稱為淳于國,是以後人就以國名為姓,姓淳于了。

到了後來唐代的中期,唐憲宗李純,因為淳于姓當中的淳和這個李純的純是同音的,根據封建傳統的習慣,就是老大叫什麼名字,你就不能叫這個名字,除非你也想造反做皇帝,是以淳于的後人為了避尊者諱,就把淳于去掉了一個淳字,于是就有了現在的于姓了。五代以後,于姓的族人有一部分又恢複了淳于姓。是以到了現在,我們還會偶爾見到有姓淳于的,下次你遇上了,還千萬别以為這是一個外國姓或是個少數民族的姓,要知道淳于姓,那可是正宗的炎黃子孫。

這淳于意小的時候,家裡很窮,特别喜歡醫術,剛剛開始行醫的時候,效果其實并不怎麼地,後來聽說有一個叫公孫光的人醫術精良,于是淳于意就去拜師了,這位公孫師傅一看,哎喲,小夥子心意誠摯,勤奮好學,而且能夠融會貫通,很高興就收他為徒,悉心教導,但淳于意看起來好像并不滿足,他還想有更精深的藥方。公孫光一看,哎呀,這小夥子自己看來是教不了了,贊歎了一句。

“公必為國公”

意思就是說淳于意将成為國家級的醫療人才,說完之後,公孫光就把他推薦給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兄長公乘陽慶。這位大師傅平時可高深的很,輕易不收徒,也輕易不幫人治病的,是以在我們後人心目當中是沒有什麼名氣的。但偏偏這個人就是很有内涵的人,見了淳于意以後,也是非常的欣賞他,一股腦的就把自己所有的本事傾囊相授了。

就這樣,淳于意的醫學達到了很高深的境界,人家形容他是“知人死生,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甚精”。是以淳于意就一下遠近聞名了,聲名鵲起,已經到了神乎其技的程度。有本事的人通常都很有個性,這淳于意也不例外,他就是為百姓看病,對于那些達官貴族很不感冒。像是趙王啊,膠西王啊,濟南王啊等等,都派人叫他入宮想聘請他為禦醫,他都不給面子!

後來齊王病了,派人叫淳于意來治病,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啊,畢竟齊王是本地的老大。于是就過去給他稍微的看了一下,立刻就認為他這個沒得治了,因為病因是發在腸胃之間,是貪酒好色所導緻的,當場就下結論了。

“齊老大,這個微臣也束手無策啊,我看五天後你就開始腫了,八天左右你應該是吐濃了”

雖然說話比較直,但還真給他說中了,這齊王就在第八天頭上狂吐膿血死了,這一下得罪人了,那些齊國的貴族們就覺得你可以診病,為什麼你不治病呢?眼睜睜地看着我家老大去死啊,是以就誣陷淳于意不為人治病,病家多有怨之者。

正所謂人言可畏呀,慢慢的民間就開始流傳這倉公啊,太拽了,不肯幫人治病,是以呀,有病人就因為這個嗝屁了,怨氣越積越重,到了後來就釀成大禍了,有那麼一回。有個土豪的老婆病了,看過的郎中都不雲裡霧裡的,不明是以。聽說淳于意治病非常牛,是以就專門找過來了。不知道淳于意是對此不滿呢,還是确實這一次看走眼了,他給這富婆看了病,開了藥,結果沒救活。這土豪就向官府告了一狀,說淳于意醫術低劣,沒有醫德,不把病人當回事,純屬是非法行醫,因為之前齊王病死的事兒,是以這一次官府判案倒是很痛快,直接就判淳于意肉刑。不過這種肉型,當地政府是沒有執行的權利的,必須押送到長安去受刑。

淳于意這麼多年就沒有生兒子,隻生了五個女兒,父親被押往首都之前,五個女兒都去送别,直到老爹這一趟去。那絕對不會完整的回來了,大家夥哭成一團兒成功。淳于意看着自己一家子娘子軍,也不禁失聲痛哭。

“蒼天啊,大地啊,我怎麼這麼命苦啊?怎麼就一連生了五個丫頭片子呢?,可憐我現在大禍臨頭,這幫丫頭片子除了哭哭啼啼,沒有一個能派上用場啊,如果我能有個兒子就好了!嗚嗚嗚嗚”

曆史有味道:今天說說“缇萦「tí yíng」救父”的故事

這也是一句無心的感歎,但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啊,他其中有一個女兒叫缇萦,當年隻有15歲,一聽老爹說這話不高興了,估計吧也是在青春反叛期,自尊心超強的,一聽老爹說這樣的話,心裡就犯堵了,怎麼地呀?丫頭片子不如兒子啊,于是立刻不哭了,把眼淚鼻涕一抹,斬釘截鐵地對淳于意說:

“老爹。女兒願意和你一起進京,上書皇上為老爹你洗清冤情”

說完也不顧别人的勸告,就真的跟着淳于意上路了。這一路上,從齊國走到長安,也就相當于從今天的山東走到今天的陝西,一路上風餐露宿,這小姑娘備嘗辛酸。

好不容易終于到了長安,淳于意很快被投入大牢,為了營救自己的父親,缇萦經過種種的艱險,沖破層層阻礙,大着膽子給皇帝寫了一封信(也有人說是血書),這封血書裡大概是這麼寫的:“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切痛死者不可複生,而邢者不可複續,雖欲改過自新,其路莫由,終不可得。妾願入身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改過自新。”大概的意思就是為自己的老爹求情,如果皇帝你願意放過我父親的話,我自願賣身為奴,做牛做馬。

曆史有味道:今天說說“缇萦「tí yíng」救父”的故事

在這封信裡邊還沉痛列舉了肉刑對犯人摧殘的痛苦,最重要的是有了肉刑以後,這犯人以後走到哪都是犯人,因為從它身上直接就可以看出來了,這也就意味着犯人失去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本來自認為就是個好心人,看到這個小姑娘寫上來的信,十分的同情,覺得小姑娘雖然年紀小,但說的卻是大道理。是以就廢除了肉刑,改為打闆子。缇萦也救下來父親。

而成語“改過自新”正是來自于缇萦寫的這封信。是以下一次用這個成語的時候,請記得這一個勇敢而偉大的15歲舍身救父的小缇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