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到一月兩獲科幻大獎!成都這位作家有點牛!本職工程師業餘愛寫作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11月19日晚,第32屆中國科幻銀河獎通過科幻世界官方B站賬号、科幻世界官方微網誌賬号線上上頒出。10萬元重磅大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由謝雲甯《穿越土星環》摘得。受目前疫情影響,為積極響應防疫政策,本屆科幻銀河獎改為線上舉辦。這也自1985年首屆銀河獎舉辦以來,首次線上舉辦頒獎儀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0萬元重磅大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獲得者、長篇小說《穿越土星環》作者謝雲甯,就在不到一個月前(10月23日),謝雲甯的《穿越土星環》還獲得了在重慶揭曉的“第十二屆華語科幻星雲獎”中分量最重的長篇小說金獎。

不到一月兩獲科幻大獎!成都這位作家有點牛!本職工程師業餘愛寫作

獲獎作品融合多種科技,探索了新技術支援下太空題材的可能性

謝雲甯現居成都,2004年發表《回溯》後筆耕不綴,曾憑《深度撞擊》獲第17屆銀河獎最佳新人獎,其作品多以天文、計算機、生物工程為主題,追求科幻硬核與人文關懷的巧妙結合。謝雲甯本職工作是電子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名新生代、技術派科幻作家。工作之餘,他把自己對太空探索的想象寫成了文字。2004年發表處女作《回溯》,此後憑《深度撞擊》獲中國科幻銀河獎,其作品視野開闊,多以天文、計算機、生物工程為主題,追求科學硬核與人文關懷的巧妙結合。近年來有短篇小說集《超頻交易商》、長篇小說《宇宙漣漪中的孩子》《穿越土星環》出版面世。

其中《穿越土星環》融合了多種科技,探索了新技術支援下太空題材的可能性。想象有趣,但又不過于超前,令故事充滿張力。對自然及技術場景的呈現充滿細節,氣勢磅礴,有大家風範。故事從一個簡單的困境出發,情節環環相扣,跌宕起伏,讀後令人蕩氣回腸。

專訪謝雲甯:

沒有考慮過全職,科幻文學隻是業餘愛好

在“第十二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不久,10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到謝雲甯本人,他提到自己“本職工作也挺繁重的,我一年寫作的天數不會超過三分之一。有靈感時我确實會早睡早起,大概6點寫到8點吧,那段時間是大腦最為清醒的時間。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全職,科幻文學隻是自己的一個業餘愛好,就像其他同齡人把休閑時間花在打遊戲、打麻将上一樣。”

不到一月兩獲科幻大獎!成都這位作家有點牛!本職工程師業餘愛寫作

謝雲甯(本人供圖)

對于這次獲獎的作品《穿越土星環》,謝雲甯對記者介紹說,“一部外太空題材,也是最初吸引我進入科幻領域、我一直想要去創作的一類題材,這次能夠獲得星雲獎肯定,表明大家對這類題材充滿期待,我可能會繼續在這個方向進行深挖。”在謝雲甯的作品裡,融合了多種科技,探索了新技術支援下太空題材的可能性。談到如何将科學與文學在科幻作品裡進行很好地融合,謝雲甯說,“我是屬于科幻創作裡偏‘硬’的那一派,我的小說都是由科技衍生出故事,而不是以故事出發去衍生科技。這可能跟我的童年科幻之路是由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幻前輩(他們更多地堅持科普類科幻)啟蒙有關,我還是堅持有足夠新奇的創意才動筆,在寫作中我盡量會讓文學為科學創意服務,文字盡可能地簡潔,精準表達,不去炫技。”

不到一月兩獲科幻大獎!成都這位作家有點牛!本職工程師業餘愛寫作

當下時代,科技發展比較快。作為一個科幻作家,一個科幻作家是如何關注當下科技進展的?他又是怎樣将你所了解到的科技前沿知識融入到科幻文學寫作當中的?謝雲甯說,“我平時會保持足夠的敏感去關注最新前沿科技的發展。我有一個習慣,看到某一些科技報道時會産生一些碎片式的聯想,但一時也無法展開故事,我會把這些idea記錄進檔案夾。在不期而遇的某一天,某一些創意可能會産生出某種神奇碰撞,迸發出一個連貫完整的故事。”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