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到一月两获科幻大奖!成都这位作家有点牛!本职工程师业余爱写作

作者: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11月19日晚,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通过科幻世界官方B站账号、科幻世界官方微博账号在线上颁出。10万元重磅大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由谢云宁《穿越土星环》摘得。受当前疫情影响,为积极响应防疫政策,本届科幻银河奖改为线上举办。这也自1985年首届银河奖举办以来,首次线上举办颁奖仪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0万元重磅大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获得者、长篇小说《穿越土星环》作者谢云宁,就在不到一个月前(10月23日),谢云宁的《穿越土星环》还获得了在重庆揭晓的“第十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分量最重的长篇小说金奖。

不到一月两获科幻大奖!成都这位作家有点牛!本职工程师业余爱写作

获奖作品融合多种科技,探索了新技术支持下太空题材的可能性

谢云宁现居成都,2004年发表《回溯》后笔耕不缀,曾凭《深度撞击》获第17届银河奖最佳新人奖,其作品多以天文、计算机、生物工程为主题,追求科幻硬核与人文关怀的巧妙结合。谢云宁本职工作是电子工程师,同时也是一名新生代、技术派科幻作家。工作之余,他把自己对太空探索的想象写成了文字。2004年发表处女作《回溯》,此后凭《深度撞击》获中国科幻银河奖,其作品视野开阔,多以天文、计算机、生物工程为主题,追求科学硬核与人文关怀的巧妙结合。近年来有短篇小说集《超频交易商》、长篇小说《宇宙涟漪中的孩子》《穿越土星环》出版面世。

其中《穿越土星环》融合了多种科技,探索了新技术支持下太空题材的可能性。想象有趣,但又不过于超前,令故事充满张力。对自然及技术场景的呈现充满细节,气势磅礴,有大家风范。故事从一个简单的困境出发,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专访谢云宁:

没有考虑过全职,科幻文学只是业余爱好

在“第十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揭晓不久,10月29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到谢云宁本人,他提到自己“本职工作也挺繁重的,我一年写作的天数不会超过三分之一。有灵感时我确实会早睡早起,大概6点写到8点吧,那段时间是大脑最为清醒的时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全职,科幻文学只是自己的一个业余爱好,就像其他同龄人把休闲时间花在打游戏、打麻将上一样。”

不到一月两获科幻大奖!成都这位作家有点牛!本职工程师业余爱写作

谢云宁(本人供图)

对于这次获奖的作品《穿越土星环》,谢云宁对记者介绍说,“一部外太空题材,也是最初吸引我进入科幻领域、我一直想要去创作的一类题材,这次能够获得星云奖肯定,表明大家对这类题材充满期待,我可能会继续在这个方向进行深挖。”在谢云宁的作品里,融合了多种科技,探索了新技术支持下太空题材的可能性。谈到如何将科学与文学在科幻作品里进行很好地融合,谢云宁说,“我是属于科幻创作里偏‘硬’的那一派,我的小说都是由科技衍生出故事,而不是以故事出发去衍生科技。这可能跟我的童年科幻之路是由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幻前辈(他们更多地坚持科普类科幻)启蒙有关,我还是坚持有足够新奇的创意才动笔,在写作中我尽量会让文学为科学创意服务,文字尽可能地简洁,精准表达,不去炫技。”

不到一月两获科幻大奖!成都这位作家有点牛!本职工程师业余爱写作

当下时代,科技发展比较快。作为一个科幻作家,一个科幻作家是如何关注当下科技进展的?他又是怎样将你所了解到的科技前沿知识融入到科幻文学写作当中的?谢云宁说,“我平时会保持足够的敏感去关注最新前沿科技的发展。我有一个习惯,看到某一些科技报道时会产生一些碎片式的联想,但一时也无法展开故事,我会把这些idea记录进文件夹。在不期而遇的某一天,某一些创意可能会产生出某种神奇碰撞,迸发出一个连贯完整的故事。”

<b>【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b>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