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戴複古的時代——朔方的光州

作者:這裡是光州

文:楊峰

戴複古(1167—約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是南宋著名江湖詩派詩人。他晚年總結詩歌創作經驗,以詩體寫成《論詩十絕》。他著作有《石屏詩集》《石屏詞》《石屏新語》等。卒年八十有餘。

戴複古出生于天台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一個窮書生之家。他的父親戴敏才,自号東臯子,是一位“以詩自适,不肯作舉子業,終窮而不悔”(樓鑰《戴式之詩集·序》)的硬骨頭詩人。戴複古繼承了乃父的詩迷,也繼承了乃父的風格,并成為一派首領。他一如乃父,不肯作舉子業,甯願布衣終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賣靈魂而求功名利祿,也與乃父一樣,終窮而不悔。在南宋紙醉金迷的時代裡,是難能可貴的。

戴複古所處的時代,正是“山河破碎風飄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時代。如果說趙構在臨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隊,北方也到處有抗金義軍的烽火,但到了宋孝宗時代,統治集團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複古就生于這樣的時代,辛棄疾、陸遊等尚被閑置,何況一個無名的後生。戴複古“負奇尚氣,慷慨不羁 ”(元·貢師泰《石屏集》序),空懷一腔忠心報國的男兒熱血,又哪裡有用武之地。

《黃岩新志》載:“其詩遠宗少陵,近學劍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又登三山陸放翁之門,而詩益進。”(樓鑰《序》)戴複古曾從陸遊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其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戴複古三次漫遊,時間長達四十年,一生的一半時間就是在全國各地度過的。元人貢師泰追尋他的行蹤,概括為:“南遊瓯閩,北窺吳越,上會稽,絕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廬、五老、九嶷諸峰,然後放于淮、泗,以歸老于委羽(黃岩羽山)之下。”(《石屏集·序》)他的遊蹤主要在長江中、下遊一帶,涉足于當時與金人處于拉鋸狀态的北方邊界淮河流域。

戴複古北行,來到淮河流域靠近前線的地方,親身領受了“吾國日以小,邊疆風正寒”的局勢。寫下了著名的愛國詩篇:《頻酌淮河水》《淮村兵後》《盱眙北望》等,反映了人民飽受戰争苦難的真實,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懷念中原失地人民的深沉感情。

淮村兵後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淮上春日

邊寒客衣薄,漸喜暖風回。

社後未聞燕,春深方見梅。

壯懷頻撫劍,孤憤強銜杯。

北望山河語,天時不再來。

頻酌淮河水

有客遊濠梁,頻酌淮河水。

東南水多鹹,不如此水美。

春風吹綠波,郁郁中原氣。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淚。

戴複古的時代,曾為中原南屏的光州早已成為抵抗外來入侵的朔方,是英雄馳騁的戰場。

戴複古的《石屏詩集·卷二·五言律》收錄有“望花山張老家”一詩,并于詩文“謝陵”一詞的後面,備注說:“一老妪逢人必大哭,雲我兒在謝陵不歸也。光州有謝陵橋,其子從戎戰死于此。”看來,我們西關今天的“謝靈橋”的曆史,可以推到宋朝了。

元從邊上住,來此避兵興。

麥麨朝充食,松明夜當燈。

蔽門麻菶菶,護壁石層層。

老妪逢人哭,吾兒在謝陵。

《石屏詩集·卷五·七言律》:

蕲州上官節推同到浮光

馬蹄相逐到浮光,客裡相寬對舉觞。

夜暖試鋪新枕簟,曉寒仍索舊衣裳。

櫻桃着雨便成腐,柳絮随風如許狂。

連歲經行淮上路,憂時嬴得鬓毛蒼。

《石屏詩集·卷六·絕句》收錄:

同蕲州上官節推登光州增勝樓

增勝樓中共倚欄,平原渺渺接青山。

夕陽明處人煙少,胡馬曾來闖五關。

戴複古的時代——朔方的光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