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494期《教師》作為夏洛蒂▪勃朗特的試筆之作,有何獨特之處?

作者:跟芳芳學文學
第494期《教師》作為夏洛蒂▪勃朗特的試筆之作,有何獨特之處?

圖檔

《教師》是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幾部重要長篇小說中的第一部,也是最後出版的一部小說,是作者死後1857正式出版的。小說一經出版,當時就得到了廣泛認可和巨大成功。

從創作時間來看,《教師》作于1846年,此時夏洛蒂的寫作日漸走向成熟,她把自己的經曆,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認識、思考、感悟揉進了這部作品。在主人公威廉▪克利姆斯沃思身上,夏洛蒂刻畫了自己讀書、教學時的某些事件。

書中的主人公威廉▪克利姆斯沃思的母親是一位貴族小姐,因下嫁給了一位商人而得罪了2位哥哥。母親死後,威廉由舅父撫養,受盡欺淩與輕視。于是,威廉毅然決然與舅父決裂,投奔親哥哥。

誰知,在資産階級已經取得統治的地方,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地利害關系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聯系了。所謂的手足之情,在“現金交易”風行的年代連一個便士也不值。已經發迹成為工廠主的親哥哥愛德華▪克利姆斯沃思,由于害怕弟弟威廉▪克利姆斯沃思有朝一日在事業上勝過自己,因而想盡辦法尋釁滋事。

弟弟威廉不堪忍受哥哥的虐待,憤然辭職而去,在布魯塞爾一所私立學校當上了英文教員。後來,威廉遇上了弗朗西絲,兩人墜入愛河,結成了美滿的伴侶。

威廉▪克利姆斯沃思,是一位擁有反抗精神的奮鬥者。他一次又一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與卑鄙狡詐之徒作鬥争,為了自由和尊嚴而奮戰到底。

首先,在遭到舅父的冷漠對待時,威廉▪克利姆斯沃思拒絕了其提供的西科姆教區區長的職位,拒絕與貴族家庭聯姻,也堅決不娶表姐妹為妻。

其次,當哥哥愛德華▪克利姆斯沃思安忍無親時,威廉▪克利姆斯沃思甯願挨餓也不願在工廠裡忍辱偷生。

最後,當威廉徹底認清了女子寄宿學校校長佐蕾德▪魯特小姐自私虛僞的真面目後,在魯特小姐與庸俗的男子學校校長佩利特舉行婚禮之際,威廉就抛棄了這個烏煙瘴氣、虛僞肮髒的污濁之地。

借着威廉“離校”的事迹,《教師》一書更一針見血地揭露了資本主義思潮滲透下教育制度的缺失、不當之處。

在當時的社會,處處充滿了自私自利、虛僞奸詐,這自然損害了學校的聖潔,形成了一種扭曲的、粗俗的校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全然不顧對方能不能忍受,人人都在急切地追求個人的利益,根本不把他人的利益與友善放在心上。面對這種狀況,夏洛蒂▪布朗特本人也做過積極嘗試,希望能夠驅逐彌漫在校園中的不正之風。

1844年初,夏洛蒂▪勃朗特曾經和妹妹在家鄉創辦了一所“勃朗特姐妹學校”,結果以失敗告終。這一夙願,她最終在小說《教師》裡依靠弗朗西絲之手變成了現實。弗朗西絲成功開辦了一所學校,這也表明作者對教育的未來前景充滿希望,她深信學校最終會成為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的搖籃。

小說《教師》作為夏洛蒂▪勃朗特的試筆之作,與《簡▪愛》相比,其不足之處是十分明顯的。比如:有些地方過分惜字如金,有些地方又議論過多;刻畫的人物太多,無形中沖淡了2個主人公的形象。盡管如此,該書對于研究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學生涯、探索其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甚至對讀者了解19世紀的英國社會,都是大有幫助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