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戴复古的时代——朔方的光州

作者:这里是光州

文:杨峰

戴复古(1167—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是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他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他著作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等。卒年八十有余。

戴复古出生于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一个穷书生之家。他的父亲戴敏才,自号东皋子,是一位“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楼钥《戴式之诗集·序》)的硬骨头诗人。戴复古继承了乃父的诗迷,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并成为一派首领。他一如乃父,不肯作举子业,宁愿布衣终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卖灵魂而求功名利禄,也与乃父一样,终穷而不悔。在南宋纸醉金迷的时代里,是难能可贵的。

戴复古所处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如果说赵构在临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了宋孝宗时代,统治集团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复古就生于这样的时代,辛弃疾、陆游等尚被闲置,何况一个无名的后生。戴复古“负奇尚气,慷慨不羁 ”(元·贡师泰《石屏集》序),空怀一腔忠心报国的男儿热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

《黄岩新志》载:“其诗远宗少陵,近学剑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又登三山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楼钥《序》)戴复古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其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戴复古三次漫游,时间长达四十年,一生的一半时间就是在全国各地度过的。元人贡师泰追寻他的行踪,概括为:“南游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绝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庐、五老、九嶷诸峰,然后放于淮、泗,以归老于委羽(黄岩羽山)之下。”(《石屏集·序》)他的游踪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涉足于当时与金人处于拉锯状态的北方边界淮河流域。

戴复古北行,来到淮河流域靠近前线的地方,亲身领受了“吾国日以小,边疆风正寒”的局势。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篇:《频酌淮河水》《淮村兵后》《盱眙北望》等,反映了人民饱受战争苦难的真实,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怀念中原失地人民的深沉感情。

淮村兵后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淮上春日

边寒客衣薄,渐喜暖风回。

社后未闻燕,春深方见梅。

壮怀频抚剑,孤愤强衔杯。

北望山河语,天时不再来。

频酌淮河水

有客游濠梁,频酌淮河水。

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

春风吹绿波,郁郁中原气。

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

戴复古的时代,曾为中原南屏的光州早已成为抵抗外来入侵的朔方,是英雄驰骋的战场。

戴复古的《石屏诗集·卷二·五言律》收录有“望花山张老家”一诗,并于诗文“谢陵”一词的后面,备注说:“一老妪逢人必大哭,云我儿在谢陵不归也。光州有谢陵桥,其子从戎战死于此。”看来,我们西关今天的“谢灵桥”的历史,可以推到宋朝了。

元从边上住,来此避兵兴。

麦麨朝充食,松明夜当灯。

蔽门麻菶菶,护壁石层层。

老妪逢人哭,吾儿在谢陵。

《石屏诗集·卷五·七言律》:

蕲州上官节推同到浮光

马蹄相逐到浮光,客里相宽对举觞。

夜暖试铺新枕簟,晓寒仍索旧衣裳。

樱桃着雨便成腐,柳絮随风如许狂。

连岁经行淮上路,忧时嬴得鬓毛苍。

《石屏诗集·卷六·绝句》收录:

同蕲州上官节推登光州增胜楼

增胜楼中共倚栏,平原渺渺接青山。

夕阳明处人烟少,胡马曾来闯五关。

戴复古的时代——朔方的光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