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羲之老丈人的書法竟也這麼好,可惜已經失傳了!

作者:書法網
文/盧秀輝 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江蘇興化人。職業書法家、畫家、篆刻家、文藝評論家。

郗鑒是官宦子弟,到他那一代時,家道已經中落了,他以耕讀為生。其實,耕讀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時,是不能為生的。耕,才能為生。而讀,隻是拖耕的後腿。我之是以說郗鑒耕讀為生,有兩個原因:

王羲之老丈人的書法竟也這麼好,可惜已經失傳了!

一、舊書上說他耕作時不斷吟誦先人典籍,說明他把耕與讀結合的好,邊勞動邊學習。勞動即學習,學習也是勞動。二、中國知識分子好面子,講什麼耕讀傳家。有錢的人講這話,表示他不忘本;沒錢的講這話,表示他家風好出身好。尤其對于郗鑒這樣的人,一定要講耕讀為生。是以,郗鑒當時得以享大名,而被中正官看上了。做了趙王司馬倫的掾屬,但是,郗鑒察覺到趙王想篡位,就找了個理由,稱病辭官。

永康二年(301年),司馬倫篡位成功,跟着他的人都升任了大官,有人嘲笑郗鑒沒有眼光。于是,郗鑒則閉門不出,也不與他們有任何交往接觸。同年,司馬倫被推翻,惠帝複位。郗鑒參司空(劉寔)軍事,後曆任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

王羲之老丈人的書法竟也這麼好,可惜已經失傳了!

東海王司馬越認為郗鑒有眼光,就辟他為主簿;而舉賢良的名單中也有他,但郗鑒都不接受。郗鑒認為天下一片混亂,不肯應召。也推掉了别人讓他做首領的打算,而逃離了。

郗鑒回歸故鄉時,正是大饑荒,鄉人共商:天子流亡在外,不如找一個仁德之人先渡難關。大家一緻推舉郗鑒為首,于是,郗鑒帶着這批人,一千多戶,一起逃到魯地的峄山中避難。

王羲之老丈人的書法竟也這麼好,可惜已經失傳了!

晉元帝司馬睿鎮守江左時,任命郗鑒為龍骧将軍、兖州刺史,出鎮鄒山。當時有三個兖州刺史,荀藩派的李述、劉琨派的劉演,各據一郡,并各自為政,互相對立。三年之間,郗鑒管的人越來越多,居然有數萬之衆,于是,司馬睿因而加授其為輔國将軍、都督兖州諸軍事。從此,郗鑒開始了青雲直上的軍政生涯,直至官拜太尉。他南征北戰,制止過征西将軍庾亮罷黜王導的主要士族之間的鬥争,讓經曆了兩次大動亂的東晉能夠維持安定,走上了複蘇的道路。那個時代的書法家,真的是牛氣哄哄啊。

說了郗鑒這麼多與書法無關的話題,其實,古人說的功夫在字外,郗鑒從家境貧寒,耕讀為生的窮儒生到一言九鼎的朝廷重臣,其人生軌迹說明了他的修行作為。郗鑒人生看似充滿了戲劇性,可那一步不充分展現他的智慧的光芒。該拒絕時他會毫不猶豫的拒絕;該挺身而出時他會奮不顧身的挺身而出;該戰鬥時他奮勇殺敵;該穩定時他會力求團結。陸機學他一點,也不會在43歲時死于橫命。最重要的是知進退,在人生鼎盛時,他退出了政治舞台。天不假年,他的生命也退出了人生舞台。

王羲之老丈人的書法竟也這麼好,可惜已經失傳了!

縱觀他的一生,在晉明帝即位後,郗鑒回京,平滅圖謀不軌的大将軍王敦。

鹹和二年,蘇峻之亂爆發,郗鑒堅守廣陵。抓住時機渡江,與勤王義軍會合,郗鑒知道,必須以王師身份主動示好并支援義軍,才能帶他們回京口,拱衛健康。鹹和四年,終于追斬了四處逃竄的叛軍首領蘇逸,收降了蘇逸的殘部一萬餘人。郗鑒步步為營,不示弱、不冒進、釋善意,使問題的主要點,流民們對他也充滿信任。流民問題,始于晉元帝司馬睿,他進駐建康後,對南來的流民深懷疑忌,不讓他們過江,讓他們停留于淮河南北。經蘇峻之亂,郗鑒與王導、卞壸受遺诏輔晉成帝,統領南下流民,長年屯駐于京口,護衛建康。

而此時,大将陶侃、外戚庾亮向郗鑒提出了廢王導的建議,被他拒絕了。在他認為,國家疊逢大亂,影響了政權的穩固性。而朝中當權諸門閥士族之間再起禍端,會更一步削弱晉王朝的統治能力。從維護大局出發,他果斷阻止了朝中的士族鬥争。

王羲之老丈人的書法竟也這麼好,可惜已經失傳了!

回顧郗鑒的經曆,不難發現,格局的大小,會影響他的政治眼光、處世眼光、為文眼光,包括藝術眼光。尤其在阻止士族鬥争這件事中,披覽曆史,就會發現,絕大多數讀書人的做法,選擇自認為正确的,或是利益相關的。另一種做法,是不參與亦或是獨善其身。而郗鑒選了一種對自己最不利的方法,阻止并勸導他們。西晉後期,亂哄哄的,你方唱罷我登場,作為朝臣被迫站隊也很正常,隻是郗鑒卻始終沒有卷入這些紛争。郗鑒對于東晉的穩定,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郗鑒認為當時的王家子弟人物才俊,極盡灑脫,他就寫了一封信給王導,說明自己想在他的子弟中選個女婿。王導命人導引他的手下去東廂房轉轉,下人回來禀報郗鑒,王家子弟聽說郗家來找女婿,都很認真對待,隻有一個年輕人,衣衫不整,露着個肚子,旁若無人地看書。郗鑒接口道:就選他,真的是個好女婿。一打聽,是王羲之。“東床快婿”四個字由此而來。

王羲之老丈人的書法竟也這麼好,可惜已經失傳了!

魯迅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很多問題可迎刃而解。”由此論讀郗鑒唯一存于《淳化閣帖》中的《災禍帖》,從中可以讀到郗鑒把道法自然的哲學思辨用于藝術創作中來,從他的《災禍帖》中讀到的是幹淨、空靈、隽秀。對于世家大族,書法是一種重要的交往手段,那個時代流行“鬥書”。西晉以來,興起的書法熱,帶動了整個士族階層的學習書法的高潮,這一時期,書法新體從民間自覺發展逐漸走向官方使用。其中,楷書、行書和草書尤其受士族階層歡迎,書法成為他們寄托思想和愉悅精神的重要方式。

王羲之老丈人的書法竟也這麼好,可惜已經失傳了!

本文作者盧秀輝先生作品

郗鑒有兩子一女,皆為名書法家。

郗鑒又有文集十卷(隋書《唐書經籍志》)傳于世。

郗鑒的郗,音chī(癡、吃),不是希xī(希)。

郗鑒(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郡金鄉縣(今山東省金鄉縣)人。

本文為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