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羲之老丈人的书法竟也这么好,可惜已经失传了!

作者:书法网
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郗鉴是官宦子弟,到他那一代时,家道已经中落了,他以耕读为生。其实,耕读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时,是不能为生的。耕,才能为生。而读,只是拖耕的后腿。我之所以说郗鉴耕读为生,有两个原因:

王羲之老丈人的书法竟也这么好,可惜已经失传了!

一、旧书上说他耕作时不断吟诵先人典籍,说明他把耕与读结合的好,边劳动边学习。劳动即学习,学习也是劳动。二、中国知识分子好面子,讲什么耕读传家。有钱的人讲这话,表示他不忘本;没钱的讲这话,表示他家风好出身好。尤其对于郗鉴这样的人,一定要讲耕读为生。因此,郗鉴当时得以享大名,而被中正官看上了。做了赵王司马伦的掾属,但是,郗鉴察觉到赵王想篡位,就找了个理由,称病辞官。

永康二年(301年),司马伦篡位成功,跟着他的人都升任了大官,有人嘲笑郗鉴没有眼光。于是,郗鉴则闭门不出,也不与他们有任何交往接触。同年,司马伦被推翻,惠帝复位。郗鉴参司空(刘寔)军事,后历任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

王羲之老丈人的书法竟也这么好,可惜已经失传了!

东海王司马越认为郗鉴有眼光,就辟他为主簿;而举贤良的名单中也有他,但郗鉴都不接受。郗鉴认为天下一片混乱,不肯应召。也推掉了别人让他做首领的打算,而逃离了。

郗鉴回归故乡时,正是大饥荒,乡人共商:天子流亡在外,不如找一个仁德之人先渡难关。大家一致推举郗鉴为首,于是,郗鉴带着这批人,一千多户,一起逃到鲁地的峄山中避难。

王羲之老丈人的书法竟也这么好,可惜已经失传了!

晋元帝司马睿镇守江左时,任命郗鉴为龙骧将军、兖州刺史,出镇邹山。当时有三个兖州刺史,荀藩派的李述、刘琨派的刘演,各据一郡,并各自为政,互相对立。三年之间,郗鉴管的人越来越多,居然有数万之众,于是,司马睿因而加授其为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从此,郗鉴开始了青云直上的军政生涯,直至官拜太尉。他南征北战,制止过征西将军庾亮罢黜王导的主要士族之间的斗争,让经历了两次大动乱的东晋能够维持安定,走上了复苏的道路。那个时代的书法家,真的是牛气哄哄啊。

说了郗鉴这么多与书法无关的话题,其实,古人说的功夫在字外,郗鉴从家境贫寒,耕读为生的穷儒生到一言九鼎的朝廷重臣,其人生轨迹说明了他的修行作为。郗鉴人生看似充满了戏剧性,可那一步不充分展现他的智慧的光芒。该拒绝时他会毫不犹豫的拒绝;该挺身而出时他会奋不顾身的挺身而出;该战斗时他奋勇杀敌;该稳定时他会力求团结。陆机学他一点,也不会在43岁时死于横命。最重要的是知进退,在人生鼎盛时,他退出了政治舞台。天不假年,他的生命也退出了人生舞台。

王羲之老丈人的书法竟也这么好,可惜已经失传了!

纵观他的一生,在晋明帝即位后,郗鉴回京,平灭图谋不轨的大将军王敦。

咸和二年,苏峻之乱爆发,郗鉴坚守广陵。抓住时机渡江,与勤王义军会合,郗鉴知道,必须以王师身份主动示好并支持义军,才能带他们回京口,拱卫健康。咸和四年,终于追斩了四处逃窜的叛军首领苏逸,收降了苏逸的残部一万余人。郗鉴步步为营,不示弱、不冒进、释善意,使问题的主要点,流民们对他也充满信任。流民问题,始于晋元帝司马睿,他进驻建康后,对南来的流民深怀疑忌,不让他们过江,让他们停留于淮河南北。经苏峻之乱,郗鉴与王导、卞壸受遗诏辅晋成帝,统领南下流民,长年屯驻于京口,护卫建康。

而此时,大将陶侃、外戚庾亮向郗鉴提出了废王导的建议,被他拒绝了。在他认为,国家迭逢大乱,影响了政权的稳固性。而朝中当权诸门阀士族之间再起祸端,会更一步削弱晋王朝的统治能力。从维护大局出发,他果断阻止了朝中的士族斗争。

王羲之老丈人的书法竟也这么好,可惜已经失传了!

回顾郗鉴的经历,不难发现,格局的大小,会影响他的政治眼光、处世眼光、为文眼光,包括艺术眼光。尤其在阻止士族斗争这件事中,披览历史,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做法,选择自认为正确的,或是利益相关的。另一种做法,是不参与亦或是独善其身。而郗鉴选了一种对自己最不利的方法,阻止并劝导他们。西晋后期,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朝臣被迫站队也很正常,只是郗鉴却始终没有卷入这些纷争。郗鉴对于东晋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郗鉴认为当时的王家子弟人物才俊,极尽洒脱,他就写了一封信给王导,说明自己想在他的子弟中选个女婿。王导命人导引他的手下去东厢房转转,下人回来禀报郗鉴,王家子弟听说郗家来找女婿,都很认真对待,只有一个年轻人,衣衫不整,露着个肚子,旁若无人地看书。郗鉴接口道:就选他,真的是个好女婿。一打听,是王羲之。“东床快婿”四个字由此而来。

王羲之老丈人的书法竟也这么好,可惜已经失传了!

鲁迅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很多问题可迎刃而解。”由此论读郗鉴唯一存于《淳化阁帖》中的《灾祸帖》,从中可以读到郗鉴把道法自然的哲学思辨用于艺术创作中来,从他的《灾祸帖》中读到的是干净、空灵、隽秀。对于世家大族,书法是一种重要的交往手段,那个时代流行“斗书”。西晋以来,兴起的书法热,带动了整个士族阶层的学习书法的高潮,这一时期,书法新体从民间自觉发展逐渐走向官方使用。其中,楷书、行书和草书尤其受士族阶层欢迎,书法成为他们寄托思想和愉悦精神的重要方式。

王羲之老丈人的书法竟也这么好,可惜已经失传了!

本文作者卢秀辉先生作品

郗鉴有两子一女,皆为名书法家。

郗鉴又有文集十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郗鉴的郗,音chī(痴、吃),不是希xī(希)。

郗鉴(269年-339年),字道徽。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

本文为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