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四軍曆任首長——政治部主任鄧子恢(3)

作者:趙連軍
新四軍曆任首長——政治部主任鄧子恢(3)

《鄧子恢畫傳》中的崇義縣城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後,江浙、兩廣被反革命勢力所控制。此時,崇義縣縣長蔡舒為了搜刮民脂民膏,乘國民黨反動派“清黨”之機,下令恢複北伐時期被取消的“石灰捐”,借此打擊革命勢力。石灰是肥田與造紙的重要原料,恢複石灰捐不僅增加農民負擔,而且威脅到造紙勞工和運輸勞工的利益。是以,本來就對蔡舒反動統治不滿的廣大工農群衆,猶如火上加油,更加激憤起來。中共崇義縣支部書記陳贊雍根據群衆的意見,向縣長提出抗議,要求取消石灰捐。但是遭到蔡舒的拒絕。4月底,中共崇義縣支部研究了這種情況,決定于5月1日以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名義,發動縣城勞工和城郊農民舉行遊行示威,打擊蔡舒的反革命氣焰。不料事為蔡舒所知。他放出空氣,捏造5月1日将有幾千“土匪”進城,悍然宣布在城内戒嚴。黨支部認為決不能是以而退縮,決定按原繼續進行。為了保證示威行動的勝利,黨支部要求全體共産黨員(約十餘人)屆時到會參加,并指定鄧子恢為宣傳鼓動員。

鄧子恢接到黨支部通知後,于4月30日晚趕到縣城。翌日,城内勞工和城郊農民沖破了駐軍的封鎖,擁入會場,入數竟達五千餘人。大會開始之前,鄧子恢跳上桌子,高聲向群衆演講,指出石灰捐是不合理不合法的苛捐雜稅,堅決不能交這種苛捐雜稅,并向大家揭露了反動縣長誣蔑參加集會的工農群衆是“土匪”,并派出大量武裝實行全城戒嚴,企圖威脅和鎮壓群衆的陰謀。大家聽了鄧子恢的演講,更加憤怒,一緻要求派代表去縣衙找縣長到會評理。蔡舒吓得不敢露面,派了一個秘書代他會見代表。群衆不答應,再次要求縣長親自到會,當衆檢讨誣蔑群衆為“土匪”的錯誤。鄧子恢看到群衆情緒高漲,就因勢利導,進一步引導群衆說:“我們決不能戴着這頂可恥的帽子不明不白地回家去!既然縣老爺腳步高貴,不肯出來,那我們就到縣衙門去見見他吧!”台下幾千群衆一緻擁護,呼喊着向縣衙門沖去。鄧子恢和陳贊雍等走在隊伍前列,帶領着大家前進。縣衙門十幾個武裝警察看見這麼多人沖過來,慌忙鳴槍,想吓退人群。但這一來反而激起了大家更大憤怒,蜂擁着沖進了衙門。與此同時,黨支部預先在衙門後面和東西兩側布置的勞工糾察隊,也點響了土炮。一時間炮聲隆隆,群情振奮,鬥争意志更為堅定。沖進了衙門的群衆,把門窗桌椅打了個稀巴爛,并在縣衙門裡抓獲了吓得縮成一團的反動縣長蔡舒,把他關進了監牢。

暴動成功了。第二天,成立了崇義縣臨時行政委員會,推舉陳贊雍為主任委員,鄧子恢等十幾個同志為委員。根據群的要求,臨時行政委員會立即宣布了“二五減租”,取消石灰稅等各種苛捐雜稅。還用從警察手裡繳獲的槍支,武裝了勞工糾察隊。

新四軍曆任首長——政治部主任鄧子恢(3)

鄧子恢的入黨介紹人、中共崇義縣黨支部書記陳贊雍,病逝于1927年9月。

不久,廣東國民黨反動派“清黨軍”進入贛南,5月14日占領贛州。當地匪軍胡鳳璋乘機襲占崇義城,實行白色恐怖。陳贊雍、鄧子恢等被通緝。敵人侵占崇義後,蔡舒旋即派兵前往傑壩逮捕鄧子恢。但鄧子恢已于前一天化裝登上東下的竹筏,離開傑壩,傳回閩西避難。崇義革命鬥争轉入低潮。

此時,鄧子恢也受到了龍岩反動當局的通緝,是以不能傳回家鄉,暫在瑞金同鄉店裡躲避了一個多月。7月初,他秘密潛回龍岩,經過去的學生陳品三介紹,同龍岩黨支部負責人陳慶隆在紅坊南陽壩山上會見,與黨組織接上了關系。黨支部配置設定他去搞農民運動。

8月初,在中共閩南特委上司下,經過鄧子恢、謝寶萱等人組成的龍岩請願代表團的鬥争,當地駐軍被迫釋放在“四一五”龍岩反革命事變中抓捕的六名共産黨員和革命者。鄧子恢等重新以公開身份從事革命活動,革命形勢開始好轉,并得到了新的發展。不久,龍岩國民黨縣黨部恢複辦公,共産黨員郭滴人為組織委員,鄧子恢為黨部秘書,謝寶萱為宣傳委員。于是,龍岩出現了一個與全國政局不完全一樣的特殊的曆史情況。龍岩支部根據這一新形勢,确定充分利用國民黨的合法招牌,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農村,迅速地上司農民鬥争,争取在秋收到來的時候實作“二五減租”,使農民得到實際利益,擴大黨的影響,壯大鞏固革命力量。

根據這一方針,鄧子恢随即在自己家鄉白土區一帶從事農民運動。他以桐岡國小為活動基地,日夜奔忙于各個村莊召叢集衆開會,與農民商讨減租辦法,培養農民骨幹。他先後在桐岡國小和黃邦、榴坑、後田、黃邦山、隘頭、牛眠石等村莊發展了一批農民黨員,為即将到來的土地革命準備了幹部條件。

由于龍岩黨支部的正确上司,以及陳慶隆、郭滴人和鄧子恢等的積極努力工作,全縣大部分地區農民紛紛起來投入鬥争,取得了“二五減租”和“公路捐”合理負擔的勝利。在鬥争中,農民協會大大地發展了起來。從1927年9月至11月間,全縣大約三分之二以上的區鄉都已組織了農民協會,會員近十萬人。在鬥争過程中,産生了一批農會骨幹人物,他們後來大多成為共産黨員和農民運動的上司者群組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