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四軍曆任首長——政治部主任鄧子恢(4)

作者:趙連軍
新四軍曆任首長——政治部主任鄧子恢(4)

鄧子恢等上司的閩西第一支農民遊擊隊成立舊址——永定孔夫鄉大排公學

9月間,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途經閩西長汀、上杭。鄧子恢等曾準備舉行武裝暴動,響應南昌起義,因計劃洩露,未能實作。不久,由閩南著匪陳國輝部改編的國民黨省防軍第一混成旅到龍岩接防。11月間,陳國輝下令解散由共産上司的國民黨龍岩縣黨部,白色恐怖再一次籠罩了龍岩,鄧子恢等三十幾人也再一次受到通緝,全縣僅剩下白土區的農民協會仍在繼續活動,堅持“二五”減租。鄧子恢等轉到白土區各村莊農民中宣傳土地革命,吸收農民黨員,建立農村黨支部。不久,龍岩縣黨支部也轉移到了後田村。支部改組為縣委,書記為羅懷盛,郭滴人任組織部長,鄧子恢任宣傳部長,陳品三任軍事部長。

這年冬,鑒于反動地主極力破壞農會和進行對抗活動,形勢越來越緊張,龍岩縣委決定實行武裝暴動。1928年舊曆二月十三日晚上,在縣委上司下,後田農民首先武裝鎮壓了地主走狗陳北瑞,打響了武裝暴動的槍聲。後田的反動地主聞訊,紛紛逃走。農會當即鳴鑼召叢集衆到暴動指揮部衍新國小開會,揭露地主陰謀和陳北瑞的反動行為,并責令地主交出田契借約,當衆燒毀,宣布從此舊債不還,交租不交,田地由農民配置設定。第二天,又将沒收來的地主糧食一千餘桶,公嘗帳款四、五百元,配置設定給貧苦農民,還收繳了地主武裝的十餘支槍,燒了一些田地契約。鄧子恢和縣委其他上司人還分頭到鄰近各鄉村,進一步發動群組織農民,實行更大規模的鬥争。

舊曆二月十九日晚,陳國輝派了一個團的兵力在白土民團的配合下,前來包圍後田鎮壓暴動。這天晚上,鄧子恢正在隘頭村布置農民鬥争及與孔夫鄉聯絡工作。深夜十一時,他獲悉敵人大部隊經過附近,正向後田撲去。由于情況緊急,已不可能趕回後田布置應敵,乃立即帶領農民協會幾個人,登上榴坑山頂,鳴鑼呼喊,向後田報警。後田農民武裝聞訊,在縣委上司下迅速撤退,經過兩個多小時戰鬥後,安全撤到山上。第二天上午,鄧子恢決定把農民武裝轉移到與龍岩交界的永定縣孔夫一帶隐蔽,并親自從隘頭趕往孔夫,在當地黨組織支援下,安排好了隊伍的住宿地點。傍晚時分,後田武裝開到時,鄧子恢早已在此等候,并與羅懷盛、陳品三諸同志見面,旋即将隊伍改編龍岩縣遊擊隊。這是閩西最早建立的農民遊擊隊,後來逐漸發展壯大,成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一支勁旅。

4月初,鄧子恢調任上杭縣委宣傳部長,不久代表縣委到上杭北四區蛟洋上司農民運動。到蛟洋後,以廣智學校為活動基點,并以教員身份開展秘密工作。4月間,在廣智學校成立了中共上杭縣北四區區委,同時在農民協會中建立秘密農會,使之成為農民運動的骨幹力量。鄧子恢向農民協會上司傅柏翠等建議,應當立即進行土改分田,實行土地革命。但傅柏翠認為條件尚不成熟,不予采納。由于意見不能取得一緻,鄧子恢仍回上杭縣委工作。

6月29日,永定縣在張鼎丞、盧肇西、曾牧等共産黨員上司下,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武裝暴動。上杭縣委聞訊,認為永定暴動必将影響到上杭,即派鄧子恢前往永定了解形勢,商量協同作戰。鄧子恢日夜兼程,趕到永定後,介紹了龍岩後田暴動的經驗教訓,建議将圍城隊伍撤回農村去進行土地革命。中共永定縣委接受了鄧子恢的建議,把圍城隊伍撤回溪南裡,開展土地革命鬥争。為防止敵人報複,保衛暴動區域内群衆的生命财産,暴動指揮部當即把農民武裝集中起來,編成三個連,組成一個獨立營,張鼎丞任營長,鄧子恢任黨代表。這是閩西最早的一支紅軍部隊。隊伍組成後,立即分頭在溪南裡各鄉村逮捕反革命分子,收繳反動武裝。接着,在溪南裡召開了各鄉群衆大會,選舉人民委員,成立鄉蘇維埃政府。随後又召開區農民代表大會,成立區蘇維埃政府。區、鄉紅色政權建立後,宣布抗糧、抗租、抗捐、抗債,并讨論了如何廢租、廢債和分田等問題。

新四軍曆任首長——政治部主任鄧子恢(4)

鄧子恢上司分田試點之一——永定金砂鄉

半個月後,張鼎丞帶領部隊前往平和縣活動。鄧子恢留在溪南裡,以張鼎丞家鄉金砂鄉為試點,主持分田工作。此時,閩西毫無分田經驗,中央未釋出過土地鬥争綱領,省委也沒有具體訓示。鄧子恢認為必須盡量滿足貧苦農民的經濟要求,争取和團結群衆的大多數。為了取得經驗,鄧子恢主張到群衆中去跟大家多商量,并親自到金砂鄉卓坑源土地廟召集了雇農、貧農、中農以及富農等代表開座談會,摸清全區的階級狀況和土地占有情況,發動大家讨論分田原則和具體辦法。在調查、座談基礎上,鄧子恢歸納和總結出幾點原則:(1)沒收地主、富農和他們掌管的公嘗田,中農自耕土地不動;(2)按人口平均配置設定,地主、富農同樣分田;(3)分田以鄉為機關,按各鄉原耕種土地劃分;(4)分田時不要打亂平分,按各戶原耕土地抽多補少,肥田瘦田好壞搭配;(5)山林為各鄉、各村公有;(六)水随田走,不合理者個别調整。上述原則,最後由區工農兵代表大會讨論通過,由區工農民主政府公布執行。為了使幹部掌握好分田原則和辦法,鄧子恢、張鼎丞還親自到上金、中金、下金三個村子,跟大家一起丈量土地,莫過經驗。不到半個月時間,全區土地便迅速分完,有二萬多貧苦農民分到了土地。溪南區分田工作中創造的一整套土改分田方針政策和辦法,同後來中央公布的土地綱領,在原則上是基本一緻的。他們的經驗,後來于1929年7月間在毛澤東親自指導下召開的中共閩西“一大”上作了總結,并推廣到閩西各縣和其他一些根據地實行,對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