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子恢抗戰時期的一件棉大衣

作者:韌陽

□魯曉陽

在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珍藏着一件抗日戰争時期的大衣,質地為棉麻纖維,為當時任中共淮北區黨委副書記兼淮北行政公署主任劉瑞龍同志穿着使用。後由劉瑞龍子女捐贈給新四軍紀念館,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鄧子恢抗戰時期的一件棉大衣

鄧子恢抗戰時期穿着的一件棉大衣(圖檔1)

這件看似極為普通的棉大衣(圖檔1),它的原主人實為時任新四軍四師政委的鄧子恢,在短短的二年間曾三易其主,背後有着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就其中對大衣來曆的描述,有關機關和媒體有着不同的說法。為此,我專門詢問了鄧子恢之子鄧淮生,他詳細地講述了大衣的來龍去脈。

1939年5月,時任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的鄧子恢随軍長葉挺到達江北,在廬江縣東湯池參與組建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兼任江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當時,部隊實行的是供給制,在此期間,組織上配置設定給鄧子恢一件棉大衣,在物資極度匮乏的戰争年代,它也算是比較貴重的物品了。有關這件大衣的背景,有人說是繳獲日軍的戰利品。據鄧淮生回憶、分析,在華中一帶,日軍在冬季穿的都是厚呢子大衣,極少有穿棉大衣的,且日軍的大衣顔色都是土黃色,而這件大衣卻是草綠色的。另外,從圖檔2中辨識,鄧子恢身着日軍呢子大衣的款式及布料與圖檔1那件棉大衣也大相徑庭,是以鄧淮生認為,棉大衣應該是由愛國人士捐贈或是從僞軍那裡繳獲過來的。

鄧子恢抗戰時期的一件棉大衣

1938年12月,鄧子恢在皖南新四軍軍部身着日軍呢子大衣的留影(圖檔2)。

“皖南事變”後的1941年5月,已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的鄧子恢以華中局代表的名義,率新四軍軍部巡視團到皖東北地區參加并主持了新四軍四師6的整風會議。經過一段較長時間耐心細緻地工作,妥善解決了部隊存在的問題,穩定了幹部戰士的情緒。8月,會議結束後,由于四師師長彭雪楓的一再挽留,經中共中央華中局、中央軍委準許,任命鄧子恢為新四軍第四師軍政委員會書記、四師政治委員。

此時,正處于艱苦的抗戰時期,部隊物資供應十分緊張。随着冬季的到來,鄧子恢見彭雪楓沒有棉衣禦寒,便脫下這件曾跟随自己馳騁疆場又格外喜愛的大衣,送給了彭雪楓。同樣,時間不久,彭雪楓又将這件大衣轉送給了劉瑞龍(時任中共淮北區黨委副書記兼淮北行政公署主任)。一件大衣在三人中間傳遞,這惺惺相惜的場景,無不令人感動。自此,無論是在艱苦的戰争年代,還是在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這件大衣一直伴随着劉瑞龍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曆經滄桑,還依然儲存完好。可想而知,這件幾易其主、意義非凡的大衣,在劉瑞龍的心中,則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八十多年前的抗日烽火早已煙消雲散,而鄧子恢等三位老一輩革命家為新中國建立的不朽功勳以及戰友間的深情厚誼,将永遠為我們後人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