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四軍曆任首長——政治部主任鄧子恢(19)

作者:趙連軍
新四軍曆任首長——政治部主任鄧子恢(19)

1959年夏,鄧子恢(中)在遼甯金縣三十裡堡與群衆親切交談。

但是,第三次全國農村工作會議以後,黨内在合作化發展問題上發生了分歧。毛澤東主席對于合作化的速度有了新的考慮,改變了他原來每個五年計劃發展三分之一的設想。5月下旬,鄧子恢就1955—1956年度合作化發展速度問題向毛澤東表示,仍然堅持經中央政治局準許的農村工作部關于翻半番的主張,即由65萬個發展到100萬個;認為從目前一個具體環節上看,似乎是慢了,但由于基礎打好了,從長遠來看,卻是快了,好了。毛澤東不同意鄧子恢的認識,認為翻半番少了,應當翻一番。7月底,中共中央召開了省市委書記會議,對鄧子恢進行了批判,指責“這種‘堅決收縮’的方針,是在一種驚慌失措的情緒支配下定出來的。這樣一件大事不得中央同意就去做,也是不妥當的。”10月,在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的結論《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目前的階級鬥争》中,進而不适當地指名批判了鄧子恢。面對這種指責,鄧子恢表示接受,并一次又一次作了自我批評。

1956年全國農業合作化基本實作。但由于步子過猛,遺留問題較多,農業集體經濟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鞏固時期。鄧子恢親自深入農村調查,總結經驗教訓。在1956年6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他一方面熱情肯定合作化的“成績是極其偉大的”“這是運動的主導方面”;另一方面又直率地指出:“但能不能是以就以為我們的合作化運動就沒有缺點和錯誤呢?這顯然是不對的。在運動中的缺點和錯誤也是不少的,有些還是很嚴重的。隐瞞這些缺點和錯誤對今後工作隻有壞處,沒有好處。是以必須徹底揭露并加以糾正。”在當時“左”傾氣氛比較濃厚的情況下,鄧子恢這種清醒的見解和直言不諱的勇氣,是難能可貴的。

1960年夏天,劉少奇給實際上閑居在家的鄧子恢一項任務,要他到各地農村去實地考察農業經濟受損情況。鄧子恢先後到山西汾陽、江蘇無錫等地作了大量農村調查。他根據調查材料,在無錫主持起草了《農村人民公社内務條例四十條》草案,就解決農村工作問題、克服和糾正農村中“左”的錯誤偏向,提出了積極的建議和有益的方案。1961年3月,毛澤東在廣州主持中央工作會議,讨論制定《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即六十條)。鄧子恢出席了這次會議。毛澤東在會上表揚了鄧子恢在山西、江蘇的調查研究及其起草的《農村人民公社内務條例四十條》,說它對制定六十條起了積極的作用。

廣州會議之後,鄧子恢又率領一個工作組,到福建作了20多天的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中,鄧子恢看到革命老根據地不少地方糧食減産一半以上,大片山林也被砍光,農村生活水準嚴重下降,感到痛心和氣憤。他直截了當地指出,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普遍的大刮共産風,瞎指揮”。在龍岩調查過程中,還發現了農村食堂的種種弊端,許多群衆對食堂不感興趣,但一些幹部怕被扣上“右傾”帽子,不敢向上級如實反映。回到北京後,鄧子恢于1961年5月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寫了長篇報告,建議:“在目前口糧緊,副食品缺少的地方,食堂應該立即停辦。”這年10月,鄧子恢受毛澤東、劉少奇委托,再次離京前往閩西,專門就人民公社基本核算機關下放作實地調查。在嚴肅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别于11月9日、12月10日、12月16日,在龍岩和廈門給毛澤東、華東局和福建省委寫了報告,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實際的意見。黨中央對鄧子恢11月9日寫的《關于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機關試點情況的調查報告》很重視,批轉到全國各地、縣、社三級參考,并加上批語,肯定和贊揚了鄧子恢所作的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