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之老家下酒三大豆:腐大豆、煮毛豆和炒豌豆

作者:村口小酒館
散文之老家下酒三大豆:腐大豆、煮毛豆和炒豌豆

好酒之人尋下酒物,不怕味兒重,就怕味兒不重。味道重的下酒物耐吃耐嚼,喝酒的人,不正是趁着這和食物費勁的時機,找片刻安甯的享受嗎?

如此,聞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臭雞蛋在喝酒人這裡,是無上美味,油膩膩的蘭花豆、炸花生米在喝酒人這裡,是标準配置,有些酒客,半夜醒來忽然想喝一口,家中無甚吃食,外面亦不能買,找幾顆瓜子竟然也能湊合。我一朋友,瓜子就酒不說,吃的還是甜口瓜子,令人佩服之至。

今兒要說的是我老家最經常吃的三種豆類的下酒物:腐大豆,煮毛豆和炒豌豆。談此三種豆,皆因它們在當地有産,隻需加工無需購買,在過去是家家戶戶的必備零嘴。

腐大豆是我根據方言發音硬生生地找了個“腐”字,我想,腐乳是鹹的,腐大豆是鹹的,應該有異曲同工之妙吧。不僅我寫不出這個“腐”字,滿大街賣此物的也寫不出,啥事難不倒買賣人,他們不似我為了保持原樣,找字替代,而是徹底給腐大豆改了名,招牌上寫的是“爛糊大豆”,爛糊亦是方言,比喻綿軟,倒也貼切。

我們當地人說的大豆是指蠶豆。蠶豆是外來物,據傳由張骞自西域引入中原,有上千年的曆史。插播個有意思的趣事,我兒時在農村生活,經常和蠶豆打交道,可竟然隻見過幹了的蠶豆,以至于一直以為蠶豆是淡黃發白的顔色,2008年去南方某市出差,友人請我吃飯,席間有青色蠶豆做成的菜肴,我深度懷疑它是上了色,一口未吃,友人得知後捧腹大笑,直到今天依然他們調侃我的笑料。

其實不能怪我,我搜刮遍了記憶,也不曾憶起老家的蠶豆有過青色階段,隻能狡辯稱品種不同。過去蠶豆有四個有名的産區品種,分别是甯波、張家口、青海和甘肅。現在不知這樣的說法還存不存在,不知别處,老家種蠶豆的農民已經寥寥無幾。

要說腐大豆,就得把蠶豆的名稱改為本地口音了。腐大豆在意一個“腐”字,就是長久的煮。大豆先泡軟,切口,放入鍋中,加鹹鹽、茴香、大料,煮至皮軟豆爛,入口綿柔即可。腐大豆最麻煩的是切口,猶記兒時每次家中腐大豆,祖母和母親便找來刀座(小木台中間插刀片),一個個地給大豆“抹脖子”,由于費事,我家做一次腐大豆會做許多,自己吃不了送鄰居,鄰居也如此,這樣一來,祖父和父親下酒時常有腐大豆吃,還不用花心思儲存(當時沒有冰箱)。

家中所做的腐大豆,除了鹹沒啥味,茴香還好,大料貌似買不到什麼正經貨,煮半天沒味。後來,祖父和父親想吃腐大豆了,就去外面買,不知道人家放了什麼料,吃起來鮮鹹适口,比家裡做得好吃太多了。

散文之老家下酒三大豆:腐大豆、煮毛豆和炒豌豆

煮毛豆是老家人的另一樣常見下酒豆類。毛豆是黃豆的未開封形式,小孩子們喜歡連着杆子整煮,煮熟了從上面一個豆莢一個豆莢摘着吃,味道沒啥稀罕的,就是單純的有意思。黃豆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大豆,大豆油、豆腐等産品的原材料。黃豆是我國的原産品種,古稱之為“菽”。

老家種植的黃豆不多,且所産黃豆個小,賣不上價錢,大多數人都把每年所獲賣給了豆腐作坊,剩下的就是自己吃:發豆芽菜,煮毛豆,炖豆子。

煮毛豆有時間的限制,僅在黃豆剛收獲的那幾天方能吃到新鮮的。毛豆摘下來,井水沖洗,放入大鐵鍋中,放鹹鹽、姜片和大料煮,順便說一句,不知道為什麼,我小時候的老家人做什麼東西都愛放大料,上面說過,大料品質不佳,本身香氣不濃,好多人家的大料還要重複使用,用到最後真的是一丁點味道也沒有。

煮毛豆的水不能太多,沒過毛豆即可。煮好的毛豆不能吃,要放涼了再吃,熱毛豆口感不佳。

有的人家嫌毛豆太毛,把它剝開,鹽水炖豆子,也是下酒菜,我不喜歡吃,沒了那層皮,吃起來還有什麼樂趣呢?

現在人們一般在燒烤店喝啤酒時愛吃毛豆,一顆毛豆一大口啤酒,看着爽快。我兒時啤酒難得,家中男子佐以白酒,小口咂白酒,大口吃毛豆,和現在正好相反。主要是自家煮的毛豆不計算成本,燒烤店的毛豆,怕是要十元錢一盤,放開肚量吃,光毛豆就得幹它一百塊錢的。

散文之老家下酒三大豆:腐大豆、煮毛豆和炒豌豆

和腐大豆、煮毛豆不同,炒豌豆是最無奈的下酒菜,家裡實在找不到下酒物了,便去炒盤鹽豌豆,圖個嘴裡不空,舌尖有味。

老家的小孩子們愛吃青豌豆,在它有豆子未成熟時,直接在田地裡摘來食用,脆脆的,略帶甜味。炒豌豆孩子和大人也有分歧,孩子喜歡吃甜口的炒豌豆,那時人們多用糖精來炒,後來說這玩意會讓小孩子變傻,便沒人再炒甜豌豆了,用白糖?不存在的。有那些白糖,不如沖杯白糖水喝。

炒豌豆最易得,尤其在冬天,爐子上架個炒鍋,抓把鹹鹽倒把豌豆開炒,注意事項是記得翻炒,别糊了就行。之是以說炒豌豆是喝酒人最後的倔強,在于它沒有湯汁的浸潤,沒湯汁的東西不香,僅有表層的鹹味。祖父不吃炒豌豆,他說白酒本來就是火,炒豌豆火氣又太重,火上加火傷胃。父親則不管這些,他在意的不是豌豆,而是酒。别說有把炒豌豆了,幹擰白酒的事他也幹過。幹擰,是指沒有任何佐菜幹喝。

以上的三種豆子的吃法,老家人隻有下酒時候才會想起。若無興緻喝酒,蠶豆多數時候是等待崩大豆的人來崩給小孩吃,黃豆和豌豆則是貯存于櫃間,不會想起。那時候,老家人日常吃的是紅豆,可做炸糕餡兒,熬稀粥,可惜,紅豆不能拿來下酒,否則三大下酒豆子的地位定然不保。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