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说文解字》琅玕_刘基斩龙脉

《说文:玉部》: “琅,琅玕,似珠者。从玉,良声。”

译文:琅,琅玕,像圆珠的玉石。从玉,良声。

《说文》玉部,形声字。今为王部。

《说文解字》琅玕_刘基斩龙脉

《说文:玉部》: “玕,琅玕也。从玉,干声。”

译文:玕(gan一声),琅玕。从玉,干声。

《说文解字》琅玕_刘基斩龙脉

“琅玕”,本义为形状像珠的美玉,如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也指传说中的玉树。如李东阳《灵寿杖歌》:“梯悬磴绝跬步不可上,谁来青壁红琅玕。

又如,明朝刘基的《江上曲》之四:“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都是传说中的玉树。

《说文解字》琅玕_刘基斩龙脉

刘基,世称刘伯温,他是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据说精通“象、数、理、占”等玄理,能预测吉凶。在朱元璋建立王朝的过程中,刘伯温曾为其积极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为诚意伯,深受皇帝的信赖。

刘基天资聪慧,由父亲启蒙识字,据说七行俱下。12岁考中秀才,被称为“神童”。

十四岁的刘基入府学读书,从师学习春秋。春秋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

关于刘基过目不忘还有一件轶事,曾经在元朝大都(今北京)的一家书店中翻阅一本天文书,翻过一遍后竟然立即能背出来,书店的主人便要将书送给他,他却说:“书已经在我的胸中了,要书何用?”

被誉为“活张良,赛诸葛”的刘基可不仅仅是过目不忘,更有是许多传奇的故事流传下来,其中刘基斩龙脉和《烧饼歌》更是充满了神话色彩。

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有一天做梦,梦到有国家被取而代之,朱元璋龙颜大怒,便派刘伯温斩尽龙脉,刘伯温走遍了大江南北,寻找龙脉,像如今江苏、安微、浙江一带都有刘伯温斩龙脉的传说。刘伯温斩尽天下,最后走到了长白山,发现这是世间最后一处龙脉,便和手下掉头而返,匆匆离开。因为在古代,龙脉可是象征真龙天子,斩龙脉有损德行和寿命,如果再把最后一条斩了,明朝会不会受到影响不知道,但刘伯温敢肯定,自己的家人一定会受到影响,为了不让自己的家人被上天惩罚,刘伯温看到长白山之后便仓皇离去,并未逗留。

而传说正是长白山龙脉孕育出了清朝,长白山后来被称为满族发祥地和圣山,在清朝建朝之后,长白山被封禁了长达200年之久,便是和长白山龙脉有关。

《烧饼歌》则是一系列预言的组合,据说,朱元璋将吃了一口的烧饼用碗盖住,然后在刘伯温进来时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只见刘伯温闭眼掐指一算,回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 朱元璋对刘伯温说:“虽然自古兴亡原有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强令其预测一下王朝以后的命运。但因事关重大,刘伯温惊恐万分地跪下哀求到:“泄漏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才敢冒奏。”于是,朱元璋便赐给他免死金牌,令他大胆直言。就这样,君臣二人开始一问一答,刘伯温最终吐露出一系列预言。这些预言,被当时人记录下来,后世便称其为《烧饼歌》。

其中的“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预言了燕王国号永乐;“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预言了李自成作乱,等等。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