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友谅进攻朱元璋声势浩大,刘基说了什么,与朱元璋不谋而合?

元至正四年,自从袁州起义失败以后,弥勒教徒彭莹玉就开始秘密地在淮西一带进行传布教义、组织民众。他信仰坚定,有魄力,胆子大,又会说老百姓自己的话,能够给苦难的人以希望和信心,因而深受农民的敬爱。那是在1351年,彭莹玉和麻城铁工邹普胜、黄州渔人倪文俊组织西系红巾军,举起了革命的旗帜。

彭莹玉可以说是个典型的职业革命家,革命是他一生的事业,勤勤恳恳播种、施肥、浇水、拔草。失败了,他就研究失败的教训,再从头做起。彭莹玉决不居功,也决不肯独占所收获的果实。

第一次起义称王的是周子旺,第二次做皇帝的是徐寿辉,虽然谁都知道西系红巾军是彭莹玉建立起来的,彭祖师的名字也会吓破元朝官吏的胆,但是,起义成功以后,他就像烟一样地消失了。

以至于在任何场所及记载中,都找不到这个人的名字了。15年以后,罗田还有人假借他的名义铸印章、设官吏、结众起事,可见彭莹玉对当时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

再说徐寿辉,他曾经是个贩布的汉子,又名真逸、真一。后来,徐寿辉趁乱跟着举义了,结果因为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被众人推为首领。在徐寿辉那仪表堂堂的相貌里,藏着的却是一颗胆怯、无能的心。

徐寿辉创建政权后,提出了“摧富益贫”的口号,因而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与此同时,红巾军纪律严明也是深得人心,使得队伍迅速扩展到了百万人,他们纵横驰骋于长江南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南、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

陈友谅进攻朱元璋声势浩大,刘基说了什么,与朱元璋不谋而合?

至正十七年九月,正当红巾军迅速壮大、士气日盛的时候,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却心怀叵测,企图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其阴谋败露并被陈友谅所捕杀,陈友谅因功被升为平章政事,并吞并了倪的旧部。

在战乱的年代里,虽然最多的是杀戮无辜、弱者的惨死,但也会出现一些荒唐、滑稽的事情。像徐寿辉这么个胆小的人,在攻下蕲水,打败了元朝威顺王宽彻不花后,竟然也要立蕲水为都,自己做起了皇帝来。至正十一年,也就是1351年,徐寿辉建国号天完。

徐寿辉的军队纪律极好,不杀百姓,不奸淫掳掠,口念弥勒佛号,十分受人民的拥护。相反的,

元军军纪坏到了极点,打胜仗抢一阵,打了败仗更抢

,克复城池,大杀大抢大烧,尤其是从湖广调来的军队,他们简直是无恶不作,抢得干净,杀得尽头,曾经驻防过的地方比历经战争还惨烈。

军队是如此地腐败,那么在政治上呢?元朝政府恨汉人,尤其是南人不肯服从,还时常进行反抗的行为让元朝政府更加地忿恨。民间地主为了保身家产业,组织义军。此外,在镇压起义军的战争中立了功的人,即使守住了地方,甚至全家战死,也因为是南人而得不到封赏,甚至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

当然,也有地主带了盘缠到大都去谋一官半职的,不但落个自讨没趣,而且还会被挖苦奚落一番。那些想一心一意帮元朝的南人、汉人,也被冷落得寒透了心。

徐寿辉是个忠厚老实、无见识的人,对于未来他也没有个计划。因此,尽管徐寿辉所占的地方很大,但是却守不住。

因此,受苦的只能是老百姓。

元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成功,逃到了黄州。他的部将陈友谅,以打鱼为生,后来投奔了红巾军,多次立功。作为领兵元帅,陈友谅怀着一颗野心。

陈友谅进攻朱元璋声势浩大,刘基说了什么,与朱元璋不谋而合?

陈友谅进攻声势浩大

倪文俊逃到黄州,那正是陈友谅的地盘,陈友谅用计杀了倪文俊,并夺取了他的军队。随后,陈友谅向东侵占安庆、池州、南昌诸地,和朱元璋接境。两军常起战事,互有胜负。

元至正二十年五月,陈友谅攻下太平,大军进驻采石,以为克日可以占领应天,便以采石五通庙做行殿,暴风雨里,陈友谅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尽占江西、湖广之地。

随后,陈友谅要与朱元璋夺天下,就于1360年夏天约会张士诚共同进攻朱元璋,张士诚没有回应。陈友谅就迫不及待地率领几十万大军从采石出发,东下应天。江面上旌旗蔽日,战船前后相连足有十几里路长,声势十分浩大。

在各路群雄之中陈友谅的军队是最为精锐的,他的野心也是最大的。朱元璋在应天,在陈友谅看来他就是碗里的肉,伸手就能够拿得到。他亲自带领水陆大军从江州顺流东下,水军大舰名为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等,共100多艘,真是“投戈断流,舳舻千里”。

陈友谅进攻朱元璋声势浩大,刘基说了什么,与朱元璋不谋而合?

朱元璋见刘基 两人力排众议

消息一传到应天,大家都吓慌了,有的人主张以投降为上策,有人说不如放弃应天,躲过风头再看,主战的提出主动出击太平,牵制陈友谅兵力...…七嘴八舌,乱成一团。胆子小的竟背地里收拾行装,盘算着在城破后的去处。

朱元璋召集文武将士商议对策后,他心中不同意众人的意见

,于是,他私下召见了刘基。说起刘基,在当时可是大名鼎鼎的。他是处州青田县人,字伯温,人们把刘基看作是张良、诸葛亮一流的人物。刘基比朱元璋大17岁,是扬国公刘光世的后人,世代书香门第,所以自幼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在乡间有“神童”之称。同时,刘基还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预言家。

陈友谅进攻朱元璋声势浩大,刘基说了什么,与朱元璋不谋而合?

朱元璋是个

很有主见的人,从来都不会轻易相信别人

,唯独对刘基是个例外。朱元璋问刘基对大家的看法有什么建议,刘基直截了当地说:“照我看来,先把主张投降的人与主张奔逃钟山的人斩首示众!”朱元璋笑了,他知道刘基与自己一样反对众人的意见,于是问道:“先生有什么好计策吗?”

刘基不紧不慢地说:“陈友谅虽然人多势众,但并不可怕。他远道而来,意在速战,我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何愁打不败他?再说您如果打开库府,散发钱粮收买民心,树立您的威信,用计谋打败陈友谅,成就霸业,就在此一举!”

朱元璋激动地站起身来说:“您说得很对,就这么办!”于是,

朱元璋号召全体将士积极准备,

迎战陈友谅,他先派大将胡大海领兵绕道去攻击信州,在背后牵制陈友谅。

陈友谅进攻朱元璋声势浩大,刘基说了什么,与朱元璋不谋而合?

朱元璋设计 诱陈友谅前来

朱元璋又把将领康茂才找来,说道:“你以前曾与陈友谅是朋友,现在陈友谅要来攻打应天,可是还没有到,我想让他来得快些,办这件事非你不可。”

康茂才疑虑地说:“这件事我能办成吗?”

朱元璋鼓励他说:“你能办成!你写一封信给陈友谅,就说愿意投降他,作为内应,并促使他赶快前来攻打,要他兵分三路,分别进攻应天,以便削弱他强大的实力。”

康茂才答应了:“好吧,我认识一个老家人,曾经在陈友谅身边干过事,我让他去送信,陈友谅准相信。”

“那实在太好了!”朱元璋高兴地说。

在一旁的一个文臣对朱元璋的计策感到不理解,朱元璋笑了笑,说:“

这叫因情设计

,陈友谅相约张士诚一同来进攻我们,万一他们两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我们就难以对付了。我们如果很快地把陈友谅引来,先破陈友谅,那么张士诚知道,就害怕不敢前来了。”

听了朱元璋的解释,那人对朱元璋敬佩地说:“您的计策实在是高明哪!”

康茂才按照朱元璋的吩咐,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派老家人送到陈友谅那里。陈友谅正愁不了解那里的情况,不敢贸然进军,读了康茂才的信,真是喜出望外。

于是,陈友谅摆酒设宴招待了老家人,并一再叮嘱老家人:“你回去告诉康茂才,就说我很快就率大军赶到,等我到江东桥时,就以喊‘老康’为联络暗号,记住了吗?”

“记住了!”老家人认真地回答。老家人回到应天,把情况向朱元璋作了汇报,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

陈友谅的进军路线清楚了,军力分配也清楚了。朱元璋一面调胡大海进取广信,捣毁陈友谅的后路;一面按陈友谅的进军路线设下埋伏。

随后,朱元璋命令人连夜拆掉江东桥,在原地重修了一座铁石桥。然后开始点将布兵,命冯国用、常遇春带5万人在石灰山埋伏,徐达带兵2万在南门外列阵,杨睿驻兵大胜港,张得胜、朱虎率水军出龙江关。

朱元璋自己统领大军驻扎在卢龙山,命5000士兵手持黄旗在山左埋伏,5000士兵手持红旗在山右埋伏,告诉他们:“敌人来到就举红旗,需要伏兵出来攻击敌人时举黄旗。”一切布置停当,各路将士严阵以待,单等陈友谅大军到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