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河月明》:朱棣和徐妙云这一段对话,暗含了这两层信息

《山河月明》中,导演还是挺会利用细节的。很多东西,你可能前面没太明白,看到后来才恍然大悟。就比如朱棣和徐妙云这一段对话,当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是后面才发现原来暗含了很多信息。

《山河月明》:朱棣和徐妙云这一段对话,暗含了这两层信息

1、朱棣与徐妙云的“世子之争”

徐妙云生下朱高炽之时,正是朱棣任锦衣卫首领的时候,当时他肩负重任,徐妙云日日为他担忧。后来他们带着刚出生的朱高炽去北平,名义上是探亲,其实是为了扳倒胡惟庸。

小小的朱高炽,再加上跟着母亲来回奔波,他的身体就病了,而且还落下病根,不能骑马习武。这对于一个皇子的孩子来说,恐怕是致命性打击吧。好在他很努力,书读得不错,也很聪慧。

《山河月明》:朱棣和徐妙云这一段对话,暗含了这两层信息

可惜,他并不怎么得朱棣的欢心。尤其是当二儿子朱高煦出生后,朱棣更加看不下去自己的大儿子了。朱高煦生在朱棣最顺遂的时候,再加上他勇武好战,特别像朱棣,所以从小朱棣就很偏爱他。

徐妙云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朱高燧。三个儿子,大儿子朱高炽尚文,二儿子朱高煦尚武,三儿子便不那么特别了。

一天,朱高炽和朱高煦比武,朱高煦再一次打败了朱高炽,朱高燧跑过来告诉了朱棣。看到如此情况,朱棣则想着把世子之位传给朱高煦。

《山河月明》:朱棣和徐妙云这一段对话,暗含了这两层信息

因为他觉得朱高炽只会读书不能带兵打仗没办法守住北平。这个心思被徐妙云怒斥。她反问朱棣:如果你觉得自己比太子强,是不是还要取而代之?朱棣在这里明显有一个停顿。

正是这个停顿,暗含了后面发生的事情。

2、暗含朱棣的造反

在《山河月明》中,导演一开始就把朱棣塑造得有些不同,比如他小小年纪就关心战事,逃课就救小鸟。他被朱元璋抽查,却能把功课背得很好。而且朱元璋也很喜欢他这个儿子。

《山河月明》:朱棣和徐妙云这一段对话,暗含了这两层信息

他跟着徐达去练兵,徐达为了自己女儿的未来也在锻炼他。尤其是在自己临死之前,还故意让他去历练挣军功,为的就是能够收服徐达的旧部。

锦衣卫的功劳被朱元璋认可,带兵打仗又是一把好手。当朱棣到北平就藩以后,他明显膨胀了很多。

身为皇子,他应该明白“长幼有序”的道理,可是他却偏偏想要把世子之位传给朱高煦,这明显是他自己动了不应该的心思呀。

再加上后面,他跟着蓝玉去攻打乃儿不花,不听从蓝玉的节制而按照自己的想法深入大漠,最后大获全胜。其实此时,他已经有了“唯我独尊”的想法。

《山河月明》:朱棣和徐妙云这一段对话,暗含了这两层信息

太子虽然治理国政多年,可是他却从未带过兵。在这一点上,他是不如朱棣的。连朱元璋就说过太子,你不懂这形势,但是朱棣一看就能明白。

所以呀,朱棣跟妙云这一段对话,其实是导演想要为朱棣造反做一个铺垫啊。

3、为两个儿子埋下祸根

这个对话不仅仅是铺垫,后面更是为朱棣的三个儿子埋下了祸根啊。

《山河月明》:朱棣和徐妙云这一段对话,暗含了这两层信息

朱棣起兵造反,打败朱允炆,坐上了皇位。朱高炽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朱高炽虽然武力值不行,但是他运筹帷幄的能力可是不错。当初朱棣起兵,朱高炽留守北平,以万人之军挡住了建文帝五十万大军的进攻,守住了北平城,也为靖难之役带来了巨大的转机。

虽然如此,朱棣依然是偏爱朱高煦。本来朱棣给朱高煦的封地是云南,朱高煦不肯去,嫌那地方偏僻,朱棣又把他封到青州,他又嫌穷。反正他就是不去封地,舔着脸留在南京,还把皇帝的亲军天策卫要来当了自己的护卫。

《山河月明》:朱棣和徐妙云这一段对话,暗含了这两层信息

这真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可是朱棣呢,也就随他去了。可见他真的是太喜欢这个儿子了。

没想到,朱棣死后,朱高炽没当多久的皇帝也去世了,他的长子朱瞻基继位。朱高煦想要效仿朱棣,最后却没能成功。

你看,朱棣对朱高煦的偏爱,给他埋下了很多祸根。而这一切都要归根于他当年对徐妙云说的那一番话呀。

《山河月明》:朱棣和徐妙云这一段对话,暗含了这两层信息

诚如徐妙云说的:有些念头,是动都不该动的。只要一动了,那便是万劫不复。如果你成功了,那你就是朱棣,失败了,就是朱高煦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