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斯金纳的“老鼠实验”

作者:玉溪华图

斯金纳常规指数: ★★

人物介绍

斯金纳的“老鼠实验”

斯金纳(1904-1990)美国行为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他创造了斯金纳盒子,一种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工具。

著作

1. 瓦尔登湖二世

在这部小说中,他描绘了一种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则设计的理想化文化,这种文化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机

观点

1.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将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反应和操纵。反应行为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不是随机的反射反应,而该行为则与任何特定的刺激无关,是生物体的自发随机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可操作的。经典的条件行动理论可以解释反应行为的出现,而操作条件行动理论可以解释行动行为的出现。

斯金纳的“老鼠实验”

补充形式:学生将课堂(最初是中立的)与老师的热情联系起来,课堂产生积极的情绪。

2.操作条件行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的有效和重要条件,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强化具有正强化和负强化点。

正强化,也称为正强化,通过呈现所需的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的频率,而负强化(也称为负强化)通过消除或停止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反应的频率。

在选择防御工事时,遵循Premack原理,也称为祖母定律,即高频活动被用作低频活动的有效加固。例如,老师经常在课堂上使用"只要做作业,就可以出去玩""学完这个难点,我们就休息一下"等等。

逃避条件效应:当厌恶刺激发生时,生物体以某种方式做出反应,从而逃避厌恶刺激,并且该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例如,当您在路上看到垃圾时,当您感觉到房屋内的噪音时,请绕道并暂时离开房屋。

避免条件效应:当出现厌恶刺激的信号时,生物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反应,从而避免出现对刺激的厌恶,然后反应的可能性增加。

退却是指形成后条件刺激的现象,如果不加强,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惩罚是生物体在反应后表现出对刺激的厌恶以消除或抑制反应的过程。惩罚不同于负强化,后者通过排除对刺激的厌恶来增加未来发生反应的概率,而惩罚则通过厌恶刺激来降低未来发生反应的可能性。根据刺激是呈现还是移除,惩罚也可以分为渲染惩罚和移除惩罚。

斯金纳的“老鼠实验”

3. 程序教学

(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采用连续方法,通过设计的课程不断加强,使学生能够形成教育者想要的行为模式。

(2)程序化教学原则

(1)小步原则:(2)积极响应原则;(3)自定进度原则;(4)及时反馈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

4. 行为塑造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骤强化,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正在塑造行为",他使用一种连续的方法来加强倾向于被塑造的反应的方向,直到引入所需的新行为。行为塑造技术包括链条整形和反向链条整形。

继续阅读